第三十六章

正当医院上上下下到处找杨木院长的时候,杨木出现了。

办公室主任刘清几乎带着哭腔说:“杨院长,您可来了,再不来的话,我们就要刊登寻人启事了。”

杨木一笑,随后拿出一摞手稿说:“看,我这几天的成果……”

刘清接过手稿看看,好像是一部书的草稿,题目叫《医学管理新论》。刘清大致翻了几页说:“这很可能是一部十分出新的医学管理理论,正好部里搞一个有关医学管理的研讨会,杨院长就带着您的书稿去发言,说不定一炮打响呢。”

杨木不以为然地笑了一下,并没在意办公室主任的提议,他心里想着这部书稿该怎样结尾,怎样出版,拿给哪个有权威的专家看一下,写个序。于是他问:“出这样的书找哪个医学专家写序合适?”

刘清意味深长地笑笑,“如今出书写序,要找有关领导,如果找了医学专家,钱花了,精力搭进去了,书很可能还出不了,现在出书是领导说了算,不是专家说了算。”

“那……依你的意思呢?”杨木反问道,他忽然觉得办公室主任刚刚说的话很有道理。

刘清看看杨木,见院长此刻很信任自己,便说:“依我看,您就去部里参加这个研讨会,将您的书稿的主要内容在会上陈述一遍,如果观点特别出新,很可能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到时候就会有领导主动为您的书写序了。领导嘛,你如果主动去找他,一切都很难,他要是主动来找你,一切就容易多了。”

杨木这才正儿八经看刘清,觉得办公室主任出的这个主意很不错,就按他说的程序试试吧。他急忙问:“我们什么时候去参加这个研讨会?”

刘清说:“我拿通知给您看看,好像是后天,到处找不见您,真把人急死了。”说罢转身出了院长办公室,不一会儿又拿着通知来了。刘清将通知递给杨木说:“都在上面写着呢,清清楚楚的,您如果决定去,我就打电话订机票了。”

杨木接过通知看了几眼又还给刘清说:“那你跟我一块去吧。”

两天以后,杨木在刘清的陪伴下,出席了医学管理研讨会。正式发言之前,刘清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停地跟主持会议的领导介绍杨木这本书的主题和重要意义,有时杨木会在一边听,边听边想:刘清真是个干才,他提纲挈领的总结甚至比他的书还要精彩。

本来,大会没有安排杨木发言,不管刘清把杨木的《医学管理新论》吹得如何天花乱坠,可大会的组织者总认为杨木来自一个小城市,思维会受到小地方的局限,担心他的发言不会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就会议本身的参与者来说,能获取更多的信息量和更新的思维观念,才是参会的真正目的,而信息量和新的思维理念往往来自大都市和港澳地区。

如果是杨木,很可能就放弃了,发言也要费这么大的心思,值得吗?

可刘清不放弃,刘清觉得杨木院长能参加这个研讨会就是时代给予他的机遇,院长抓不住这个机遇就是他院办主任的失职。于是刘清四处游说,直到看见院长杨木的名字进了发言者的名单。

当晚,杨木和刘清没有吃会议餐,两人到了一个小饭店,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明天上午的发言,杨木显得心里没底,总有一种恐慌感,刘清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刘清安慰他说:“杨院长,你不要惊慌,凭你海外留学的底子,什么样的世面没见过啊,这种研讨会上发个言根本不在你的眼里。”

杨木喝了一口汤,他们今晚的饭菜很简单,杨木所以想出来吃饭,是想寻找一个清静的环境听听刘清的高论,他发现自己对刘清的依赖越来越重了。汤在杨木的喉咙里打了几个滚,才顺着他的喉腔朝下走,汤太烫了,杨木总是心急,吃饭也急,这是他的弱点,中国有句老话:心急吃不了热馒头。果然,杨木又咳了起来,他真被热汤呛了一口。

刘清在一旁看着,想笑,可怎么也不敢笑出来,杨木毕竟是院长,官大一级压死人。

杨木停止咳嗽后,满脸绯红,额上还出了一层汗。但咳嗽总算停下来了,他用手摸着额上的汗说:“我觉得我回国以后越来越没有自信了,特别是现在。从前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曾经信誓旦旦,回国以后报效国家,把学习的知识都应用到工作中去,可真正到了工作中才发现远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国外的情况跟国内的情况相差很远,你如果把学到的知识都搬到实际工作中,非砸锅不可。”

“能悟到这一点,院长就离现实不太遥远了。成功的概率也就高了。”刘清在一旁说。

“那是那是。”杨木忙应道,转而问:“明天我第几个发言?”

“可能是第三个吧。大约在十点左右,这最好了,开头和结尾都会紧张,你在中间最好,听了前边的发言心里也有谱了,后边又不等你收尾,不紧不慢,只管把自己的观点陈述清楚。”刘清说话的时候觉得自己和院长的位置颠倒了,他是院长,而杨木是办公室主任。好在杨木眼下顾不了这些,杨木只想明天怎样让自己出彩。

杨木问刘清:“我的手稿太厚了,明天应该拣最主要的说吧?”

“那当然了。”刘清说:“不光拣主要的说,还得拣更主要的说,只要一开口,三秒钟之内就能抓住人心,吸引住人家的眼球。”

“可我现在真不知道究竟应该说什么了?”杨木脸上显出了为难的情绪。

刘清说:“这样吧,饭后我到你房间去,你把稿子让我看一下,我拉一个思路,您自己再拉一个思路,两个思路缠到一起,不一炮走红才怪呢。”

杨木兴奋起来说:“刘清啊,你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向上。”

刘清听院长夸自己,也放松了情绪说:“我沮丧的时候你没看见,我还蒙着被子像女人一样哭过呢。”

“什么时候?”杨木问。

“失恋的时候。”刘清坦然地回答。

“少年不知愁滋味啊!”杨木像个老学究似的总结道。

刘清一下子笑了,看着杨木,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问:“院长至今没有成家吗?恋爱也没谈过?”

杨木将最后一口饭扒进嘴里说:“我想立了业再成家。”

刘清随后跟了一句:“志存高远啊!”

两人吃过饭,刘清买过单就往门口走,边走边说:“跟着院长出差真是廉洁,一顿饭才吃了五十八元。”

杨木擦擦嘴,“已经不少了,如果是盒饭,只要二十元就够了。”

刘清再没说什么,两人回到宾馆,进了房间,桌上正摆着一大摞手稿,杨木说:“你先看吧,全在那里。”

刘清拿过稿子,坐在椅子上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忽然兴奋地叫了一声:“有了,这就是主题,就这句话,保你赢得全场的掌声。”

“哪句话?”杨木凑了过来。

“你看你看,就这句话。”刘清指着稿纸最下边的一行字:“就医院相关的运行效绩而言,医院的经营思想、医院的精神和医院的目标远远比技术资源、医院结构、发明创造及随机决策重要得多。”

“好,真好!我怎么对这句话没有感觉啊,好像不是自己写出来的一样。”杨木拍着脑门。

“你是当局者嘛,当局者迷。”刘清解释道。

杨木把这句话反复看了几遍,转而问刘清,“就用这几句话开头怎么样?”

刘清说:“完全可以,这句话是你这部书的核心,你一上场就说这句话,三秒钟就会赢来掌声。”

“那结尾呢?结尾也很关键,中间我就发挥着说了,结尾一定更能抓人,否则就会虎头蛇尾。”杨木说。

刘清继续往下看。

杨木在一旁自言自语:“结尾一定摆出一种姿态,谦虚的姿态。本来我是一个最不会摆姿态的人,可是我现在明白了,在国内要想干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摆一种姿态,姿态摆对了,事业也就有了成功的雏形。”

刘清这时一拍大腿说:“那就选这句话作结束语吧,这句话很能表现一个人的姿态。”

“什么话?”杨木赶紧凑上前去,他看到这样一行字:“没有不喜欢被赏识的人,更没有被赏识后而不竭心尽力的人;而一个不被赏识的人,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

杨木犹豫了一下,问刘清:“这话能结尾吗?”

刘清说:“太准确了,几乎无懈可击,掌声过后,你很识时务地谦逊一下,不仅突出了你的人品,更突出了栽培你的千里马,很符合中国的国情,这话传回去,比你的研究成果还令上级领导高兴。”

杨木感激地拍着刘清的肩膀说:“你是我最好的镜子,如果我明天真的成功了,这成功的一半功劳归你。”

刘清笑笑说:“办公室主任就是领导的奠基石,其它因素都不能考虑。”

两人又说笑了一阵,杨木感到这个夜晚分外轻松,所有的压力都被刘清释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