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芈氏“亲”楚

芈八子的外交

在被张仪坑害、兵败大秦、丢掉汉中等地后,楚怀王算是想明白了,满朝文武大臣,全是无能之辈,只有一个人可以器重,他就是“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本来姓屈名平,“原”是他的字。人家本来叫“屈平”,但是大家一直叫“屈原”,从古时候一直叫到现在,也就不改了。

重用屈原后,楚怀王命令他出使齐国,表达当年背叛齐国的歉悔之意,并重新商量齐、楚结盟之事。结果,屈原不负众望,齐楚两国歃血为盟,第二次结盟。

事实证明,让屈原出使齐国的事情,是楚怀王这辈子,唯一一件正确的事。

后来,当宣太后获悉此事后,她立刻满脸不悦。因为这个女人清楚地知道,对于秦国而言,这个“齐楚联盟”到底意味着什么。

于是,为了破坏这个联盟,芈太后立刻给楚怀王写了一封信。

对比在咸阳殿的那番“胡言乱语”,芈太后的这封书信,堪称完美无缺,她的用词不仅准确,而且态度极其诚恳,并在三个方面下足了功夫。

哪三个方面?套近乎,拉关系,给利益。

先说第一点,套近乎。

芈太后告诉这位楚怀王,之前坑你的人,他们都是秦人,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是楚人呀。咱姐俩百年前就是本家亲戚,一笔写不出两个“芈”字来,你不信我,你信谁呀?所以,甭跟那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齐国结盟,跟“本家亲戚”的秦国结盟,这才百利而无一害呀。

再说第二点,拉关系。

有句俗语说得好:“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在这封书信里,芈太后告诉楚怀王,咱俩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张仪。即使这个人是秦国的宰相,他也是我的“敌人”。

原来,芈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妃子,天天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的,身子娇贵得很。芈太后最得宠时,那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呼百应,何等风光!然而,等张仪当上宰相后,她的好日子就彻底到头了。

张仪执掌朝政后,他就一直撺掇秦惠文王要舍得“孩子”,这样才能套着“狼”。

“大王,您不是要取得天下吗?那就得让公子们做出牺牲,让他们去各国当人质,这样才能表明秦国对诸侯的诚意。用这些公子当诱饵,去麻痹这些诸侯王,才能让他们乖乖地到咱们的碗里来。”

“张仪所言极是,就这么干!”

于是,秦惠文王下令,把自己的公子送到各个国家,去那里当人质,如果公子年龄太小,母亲也跟着一块去。

就这样,在这种背景下,芈太后只能不甘心地带着年幼的嬴稷,开始了一条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痛苦之旅。

要知道,战国时期,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都要互派公子为人质,简称为“质子”。

虽然从表面上讲,为了推心置腹,质子的地位都特别尊贵。实际上,“质子”就是人质,一旦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质子就首先遭殃,不仅是招待方发泄的首选,还可能成为祭旗的对象,何况这还是一个今天歃血为盟,明天就兵临城下的战国时代。

可见,“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话一点没错,人生要想有“得”,那就必须得有“失”。但是,你考虑过“孩子”的心情吗?你知道“孩子”面对豺狼时的恐惧吗?

因此,只要一想到这个张仪,在燕国当人质的芈太后就愤怒不已,她恨不得生吃了张仪的肉,喝干他的血,把他大卸八块、五马分尸,把张仪的家族连根拔起、株连九族才解恨。

得亏张仪死得早,他死于秦武王时期,要不然的话,上面那些血腥的场面,一定会变成现实。

就这样,在诉说了自己的悲惨经历后,芈太后告诉楚怀王,你被张仪坑过,我也被这厮害过,所以你的心情,我懂;我的心情,你也能懂。因此,咱俩还有什么隔膜,同是天涯沦落人,咱们为什么不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反而要兵戎相见呢?

您看,芈太后这张“同病相怜”的牌,打得真是高。

最后说第三点,给利益。

要说这个“利益”,芈太后是最懂的了,不就是讨男人“欢心”吗?在这个方面,芈太后要是敢说自己是第二,估计就没有人敢说是第一了。

为了讨楚怀王欢心,交好这个朋友,芈太后一共准备了三份厚礼。

第一份礼物,金银。

史料记载,为了完成秦楚联盟,芈太后送足了礼物,那都是一车一车地拉,为了完全“显示”自己的诚意,这个女人根本不计较钱。

当然了,别看失去了这么多金银,芈太后却一点也不心疼,因为对于她而言,她这不是在“赠送”,而是在“寄存”。早晚有一天,她要把这些金银都拿回来,而且是“连本带利”地拿回来。

第二份礼物,土地。

为了表示诚意,秦国将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归还给了楚国。秦国这种“割地赔款”的事情,自商鞅变法以来,也算是头一回了。

第三份礼物,婚姻。

除了给钱、给土地外,芈太后还送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联姻。

芈太后告诉楚怀王,说咱俩关系这么好,为什么不联姻呀?我的公主嫁给你儿子,我的王子娶你闺女,这样一来的话,咱们结成“秦楚”之好。

假以时日,等公主生下儿子,这孩子肯定是我大秦的国王。到了那个时候,你就是我大秦的“姥爷”,这天下哪有“外孙”打“姥爷”的道理!这样一来,这个天下,还不是咱两国的囊中物了。

至此,在芈太后这三种方面、三种礼物的诱惑下,楚怀王立刻就“晕菜”了。这个利欲熏心的家伙马上接受了秦国的厚礼,并再次背信弃义,彻底“抛弃”齐国了。

至此,屈原费尽千辛万苦,谈成的“齐楚联盟”的合约,就这样变成了一张废纸,再也不复存在了。

如此“和亲”

楚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应秦国的邀请,在今天的新野县境内,楚怀王与秦昭襄王、芈太后等人,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谈,史称“黄棘会盟”。

史料记载,这次秦楚举行的这个会谈,是在一个热情洋溢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回顾了多年来的传统友谊(如果有的话),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如何统一天下)交换了意见。

最后,在这次会谈后,秦楚双方签订了一份“互帮互助、互不侵犯”的盟书,这两国之间的关系,也终于达到了“沸点”。

当然了,这两国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沸点”,对于其他国家而言,那就是“冰点”了。

可不是吗?你们两个最强的国家结盟了,这就是“垄断经营”天下了,还让我们怎么玩!

第二年,也就是楚怀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3年),为了破坏这个“秦楚联盟”,也为了报被楚王再三戏耍之仇,由齐威王带头,他率领韩国、魏国,共同讨伐楚国。

一下子面对三国联军,楚国哪里打得过。楚怀王完全慌了手脚,他只能派人向那个“亲家”,也就是秦国求救了。

殊不知,但凡涉及“亲情”问题,秦国绝不含糊;同样的道理,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秦国也绝不含糊——你们打吧,我先看热闹。

史料记载,收到楚怀王的求救信后,芈太后立刻点将出征,她命令白起率五万大军援楚。结果,到了楚国边境后,秦军就不走了,他们天天在这里“旅游、散心”,不管楚国如何喊“救命”,白起就跟得了“白内障”一样,他连前进一步的意思也没有。

当然了,白起不出兵,他的理由也合情合理:请假、生病、装疯、卖傻、马瘦、天热、多雨、难行……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一下子,面对三国的大兵压境,秦国的无动于衷,楚怀王气得咬牙切齿,但为了解这个燃眉之急,楚怀王一咬牙,一跺脚,就将楚国太子熊横送到了秦国当人质,用太子来换取秦国出兵。

“先收货,再付款”,这是秦国的一贯作风。在收到这个“货物”后,芈太后这才命令白起进军,而看见秦军来援后,三国联军自知难以取胜,就各自退兵回国了。

诸侯休战后,秦国也没有送回楚国太子,而是继续将其扣留,以此来控制、要挟楚怀王,让楚国不敢对自己产生异心。

可见,芈太后以前对楚国的各种示好,无非就是想麻痹、稳住这个楚国,让其不能与其他诸侯国联盟,共同对付自己罢了。而一旦楚国被孤立了出来,他就是秦国砧板上的一条鱼,还不想怎么剁,就怎么剁!

当然了,在剁这条鱼之前,芈太后还需要解决一个难题,她需要一个“冠冕堂皇、合情合理”的理由,这样才能达到自己“师出有名”的目的。

准备揍人

虽然在揍人的过程中,理由看上去无关紧要,但从实际操作上讲,理由虽然不是“必需”的,但却是“必要”的。师出有名,才能无往而不利,这绝对是一句大实话。有,总比没有强!

那么,这个理由是什么呢?

谁知,就在芈太后苦思冥想,苦苦寻找这个“理由”时,她最需要的这个“理由”,竟然不请自来,从天而降了!

纵观史书,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如果要成就一件好事,一个人是办不了的;但是,如果要办砸一件事,一个人足矣。

楚国太子熊横,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简单来说吧,对于熊横而言,他是一个含着金勺长大,无比骄傲、自豪的富二代。熊横出生后,他就该得到权、钱、财,美味佳肴、豪车骏马、如花美眷,这些也必须有。然而,现在倒好,为了国家的利益,熊横要背井离乡地来到秦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还要天天唯命是从、仰人鼻息。

这落差,是不是也忒大了点!

于是,这样的日子过久了,熊横自然会积攒一肚子怒火,且随便被人一拱,就会引爆。

根据史料记载,在一次秦国的宴会中,熊横跟几个秦国大夫喝酒。咱们都知道,如果喝酒喝高了,就会开始吹牛,甚至胡说八道。如果一个酒桌上,有好几个人都喜欢这口,那就会互相争吵,甚至打起群架。

这不,当天的酒桌上,就有这么一个不识时务的秦国大夫,他非要“欲与熊横试比高”。结果,这么一来二去,这二人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争吵的情绪也越来越高,他们反目成仇,直接动起了手。

最后,这哥儿俩激斗了几个回合,秦国大夫技不如人,他被熊横活活打死了。

看见这具冰冷的尸体后,熊横这才如梦方醒,他也彻底慌了。要知道,别看这个人平常呼风唤雨、威风八面,其实他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就是孔子眼中那种“毫无担当、钻墙逾穴、偷鸡摸狗”的小人。

最后,熊横二话不说,他三十六计走为上,直接连夜逃跑了。

这一下子,事情彻底通天了。

要知道,虽然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那也就是说说,大多数的时候,这类事情都被有权有势的人平息了。当然了,要平息这件“杀人偿命”的事情,决定权在秦,不在楚。如果秦国不依不饶的话,楚国还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那么,秦国想平息这件事情吗?

当然不想啦!

对于芈太后而言,这件事情叫什么?这叫天降横财!老娘正愁找不到借口收拾楚国呢。现在好了,楚国太子打死了咱们的人,而且打完了人还跑了,这小子太“过分”了,咱们正好以这个为借口,出兵攻打楚国。

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

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

短短三年时间,楚国在秦国的“操纵”下,损失两员大将、数万士卒和九座城池。楚怀王也算是明白了,什么两家结盟、永不侵犯,根本就是谎话。

这个世界上,能够依靠的人,只能是自己。

至此,楚怀王又变成了那个热血青年了,他下令,派倒霉的太子横入齐,去那里当人质,然后联合齐国,共同讨伐暴秦!

这一下子,得知楚国送太子入齐的消息后,芈太后一琢磨:不行,不能让楚国跟齐国联盟。于是,芈太后又再次施展“拉”的手段,她软磨硬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开始游说楚怀王了。

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芈太后给楚怀王写了一封信,大意如下:

哎呀,老弟,咱们为什么要打架呢?当年黄棘会盟时,咱俩的关系多好呀,这才刚过几年,咱俩咋就闹掰了呢?当年,我的那个“侄子”不懂事,他杀了我的人,还连夜逃跑了,哀家实在气不过,这才一时冲动,派兵入侵贵国。其实,小孩子不懂事,跟我承认一下错误,不就行了,咱们也不至于这么死磕了。

您要知道“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如今,为了这个天下,咱俩可不能再打架了,哀家愿与大王在武关会晤,当面立约定,冰释前嫌,这样秦楚才能号令天下。这是哀家最诚挚的愿望,还望大王能答应我的请求,前来武关(今陕西商县),咱们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此事。

可以想见,看完了这封信,楚怀王脑袋都大了。去吧,已经被秦人坑怕了,这要是一个“鸿门宴”,到时候咋办?如果不去,就会惹恼秦王,无端招来战祸,到时候又咋办?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去,还是不去,这也是个问题。

我真的不想选呀!

最后,无计可施的楚怀王,只能求救于大臣。屈原第一个说道:

“大王,绝不能去,秦人从来不讲信义,咱们已经被欺骗多少回了,这次绝对不能再上当。”

屈原讲完后,另一个叫昭雎的大臣也站起来说道:

“没错,大王您绝不能去,如今咱们已经跟齐国结盟了,犯不着再看秦国的脸色了,如果秦国要是敢来,我们就联合齐国,再加上中原诸国,一起跟它死磕,看谁最终倒霉!”

史料记载,听完屈原和昭雎的话,楚怀王认为有理,正当他微微点头时,他的小儿子公子兰却站了起来,并大声反驳道:

“父皇,您的儿媳妇是秦国人呀。秦楚两国可是亲家,亲家约您见面,这有什么好怀疑的呢?而且,这次是秦国主动与我们和好、求我们同盟,这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好事呀。您可千万不能听信屈原等人的话,耽误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呀。”

公子兰话音未落,屈原等人立刻反驳道:“无知小儿,你懂什么,你这是在误国!”

公子兰反驳道:“呸!你们这帮废物大臣,平时滔滔不绝,正经事情一个主意也没有!如果父皇拒绝了秦王的要求,到时候惹恼了秦王,导致秦国兵临城下,我看你们谁能去御敌!”

这一下子,公子兰的这番话,立刻让满朝文武“打”了起来,大家各执己见,无法求同存异,只能互相痛骂攻击了。

看见满朝文武分成两派后,楚怀王更加难以决断了,他只能下令退朝,先休息一夜,明天再做决定。

而就在这一夜,一个女人的一番话,却让楚怀王彻底下定了决心,他决定去武关赴宴了。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女人?为什么她的一番话,就能让楚怀王下定决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