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关挟王

蛇蝎之女

说服楚怀王的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最宠爱的妃子——郑袖。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出豪杰、出伟人、出英雄、出战将、出诗人、出思想家的时期,这也是一个“出女子”的时代。

褒姒、西施、息伪、南子、蔡姬、赵威后、李嫣、陶婴、齐姜、芈八子、赵姬、季芈畀我……这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女子,都将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迹,并永远留在历史书里。

在这些女子中,如果比美貌、智慧、霸气、勇气,郑袖可能自惭形秽。但若比女人的“妒忌”心理,郑袖却是春秋战国第一人,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她也绝对是夺冠的有力人选。

根据《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记载:

魏国为了讨好楚国,就将一个美女送给楚怀王,楚怀王也非常喜欢这个美女。结果,郑袖一看他们这么亲热,心想这不对呀,这个魏国美女对我是一个威胁,我必须除之而后快。于是,郑袖就设计了一个圈套,用来陷害这个魏美人。

为了让敌人放松警惕,郑袖表面上很爱护这个魏美人,挑最好的衣服给她穿,挑最好的房子给她住,挑最好的奴隶、丫鬟给她使唤,还一口一个“妹妹”的,那真是亲密得不得了。

结果,楚怀王一看,瞧瞧,我老婆多大气,根本不吃醋,不妒忌,这才是“中国好媳妇”,这才是孤的好女人。

从此以后,楚怀王非常信任郑袖,认为她是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女子了。那位魏美人也非常信任郑袖,郑袖说什么,她就信什么,根本不加防范,也没有丝毫的怀疑。

至此,郑袖清楚地知道,害人的时机,终于到了。

有一天,郑袖对这个魏美人说道:

“大王喜欢你,宠着你,爱着你,但是,大王却讨厌你的鼻子,认为你的鼻子不好看。所以,你以后见到大王,一定要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样大王就会长久宠爱你了。”

对于这位姐姐的“肺腑之言”,魏美人言听计从,以后每次见到楚怀王时,她真的开始捂鼻子了。

看见魏美人老捂鼻子后,楚怀王就纳闷了,说这是什么情况?我的美人生病了?怎么老捂鼻子呀?不行,我得问问郑袖去,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完楚怀王的问题后,郑袖回答道:

“大王呀,您不问,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呀。我已经忍了好久了!您知道吗?魏美人之所以捂鼻子,是因为他嫌您身上有味,不知道是狐臭,还是汗臭啥的,反正她受不了,所以她才捂鼻子。”

一听这话,楚怀王当时就怒了,说好你个魏美人,我对你这么好,你却背后这么诽谤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来人,把魏美人的鼻子给我割了!

就这样,魏美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的鼻子就稀里糊涂地没了。从此之后,郑袖就独占专宠了。

大家看看,这是一个多么歹毒的女人,害起人来,简直就是荞麦地里捉王八——十拿九稳,一抓一个准。

当然了,这种嫉妒成性的女人,正是芈太后需要的“合作伙伴”。

于是,芈太后不惜重金,买通了楚国后宫的官员,并通过这些官员之口,告诉了郑袖一个“可靠”的消息:

如今,芈太后亲自挑选了十几个美女,外加数百个擅长歌舞的女子,准备把她们一起送给楚王,以完成这次盟约。

这一下子,郑袖再也坐不住了,这次阴险狡诈、工于心计的女子,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大王,您还是去武关,去参加这个会盟吧……”

如今,我们看史书,总是评价一个人办事情:如暴风骤雨一般,快速而严谨地完工。殊不知,最猛的风,不是暴风,而是“枕头风”;最狠的雨,也不是暴雨,而是“梨花带泪”。

“温柔细语”外加“柔情带泪”,再绝情的男人也没招呀。于是,为了那个“千金难买美人笑”的誓言,楚怀王毅然决然地说道:

“只要你能高兴,让我干什么都行。我马上去会见秦王,明天一早就动身。”

至此,搞定。

就这样,在这些人的怂恿下,楚怀王终于走上了这条“阳关大路”。可惜的是,这注定将是一条有去无回的不归路……

楚国的未来

史料记载,楚怀王出发那天,悲愤的屈原流着眼泪,拽住车辆劝阻,哭喊着请楚怀王不要去。结果,还没等楚怀王说话,公子兰、郑袖这帮人,他们就把屈原推搡到了一边,可怜的楚怀王只能在一头雾水中,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后面的事情,果然如屈原预料的那样。

楚怀王一到武关,就被芈太后抓了起来,到了咸阳后,秦昭襄王逼迫他把“黔中之地”割给秦国,否则就把他永远软禁。

要知道,楚怀王虽然昏庸无德,但却不是软骨头,这种原则性问题,他誓死不从。芈太后无奈,只能先把他软禁了起来。

公元前296年,被芈太后软禁三年后,楚怀王在极度的悲愤中,郁郁而终,享年64岁。

楚怀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被一块石头绊倒,这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这哥儿们总是被相同的石头绊倒,且一绊再绊,还绊出了“感觉”,绊出了自己的“品味”,不被绊一下,这辈子就没法“活”了!

从这个方面看,楚怀王真是一个“极好”的猪头也。

后来,楚怀王被软禁期间,公子兰准备谋朝篡位,废除太子横,自己当皇帝。结果,在屈原等一批大臣的反对下,公子兰的阴谋最终破产。屈原从齐国接回了楚国太子,拥立熊横登基,这就是楚襄王。

事实证明,屈原拥立太子横这件事情,是他这辈子最糟糕的一个决定。

作为楚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楚襄王登基后,他立刻采取“亲秦政策”。为了表示诚意,他还将自己的太子送到秦国当人质。

外交上,送走自己的孩子,内政方面,楚襄王也绝不含糊。那些刚正不阿,反对亲秦的大臣,一个都不能重用;反之,那些阿谀奉承,亲秦友好的大臣,全部升官发财。

在这个政策下,耿直的屈原不被重用,意图谋反的公子兰却当上了大官,他还取代了屈原的位置,当上了新的令尹(相当于宰相)。

至此,楚国诞生出了这么一位“杰出”的君主。人们仿佛看见,那个昔日强大的楚国,正在急速地走向衰落,十个屈原也拉不回来呀。

为了富国强兵,改变楚国的现状,顽固的屈原接连上书,他提出各种改革图强的办法。但是,他的这些建议,全都落在了公子兰的手里;他的那些治国大计,不但没有实施,反而招来了公子兰等人更大的仇恨。

为了把屈原驱逐出朝廷,公子兰等人就给屈原捏造了很多罪名,说他自恃清高、目中无人、祸乱朝纲、诽谤君主等等。

面对这些“罪证”,那位自认为“英明神武”的楚襄王,居然连调查都省了,他直接撤了屈原三闾大夫的职位,把他流放到长江南面的蛮荒之地,并且放下狠话:

“不经允许,不得回国。”

至此,屈原的仕途,就算是彻底完了,他的那些拯救国家的宏伟计划,也只能成为自己的“梦想”了。

何为梦想,只能梦,不能想……

信仰的力量

流放中的屈原,时刻惦记着楚国的安危,他多么希望楚襄王能够回心转意,把他召回祖国,让自己拯救国家的命运呀。结果,除了各种失望、伤心和悲痛外,屈原什么都没有得到。

后来,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贯彻自己的信念,屈原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无数辉煌无边、脍炙人口的诗句。

可惜的是,这些辉煌的诗句,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灵世界,但无法改变这个丑陋的现实世界。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国都“郢都”,焚烧“夷陵”楚王宗庙,楚襄王被迫迁都到寿春城。

听到这一消息后,屈原悲痛欲绝,为了不看见自己祖国亡国,在这年的五月五日,屈原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享年六十二岁。

一代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就这样郁郁而终。

如今,我们一提到屈原,就会想到这位千古忠臣,想到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想到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以及那个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其实,屈原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屈原真正留给我们的东西,是他的信仰,一种足以改天换地的“信仰”。

由于屈原当过三闾大夫,即掌管楚国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宗族事务官。所以楚国人民相信,在屈原的带领下,楚国王族一定可以复兴,楚国也一定可以繁荣昌盛。

因此,从屈原死的那天开始,楚国就诞生了一句名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后来,在秦国的不断攻击下,这句话的解释,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即使楚国就剩下三户人家,灭掉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人”。

再后来,即使有这种信仰,楚国还是灭亡了,它成了秦国的一个郡。而这句话,也就成了秦国人茶余饭后的一项消遣。

但是,永远不要小看信仰的力量,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还有拥有这种信仰的人,总有一天,他们一定能够改天换地,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公元前206年,伴随着阿房宫的熊熊烈火,屈原死后的誓言,终于兑现。

灭亡秦国的那两位英雄,刘邦、项羽,皆是楚国人。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