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瞬息万变

1

黎江北赶到长大,就见大火已映红了天,熊熊火光冲天而起,浓烟呛得人几百米外都睁不开眼。

“怎么会这样,中午不还好好的吗?”黎江北惊问逃出来的学生。学生们只顾逃生,没人停下来跟他说话。消防车的声音震耳,校园内飞奔着消防官兵的身影。

黎江北进不了大门,门口筑起一道墙,只许出,不许进。他报了姓名,值勤的战士口气强硬地命令他:“马上离开!”

学生们一拨一拨拥出来,往安全地带跑去,黎江北逮住一个问一句,断断续续地,总算搞清,火是从学生宿舍着起来的,原来是废弃的大库房,简单改造后成了学生宿舍。

“有没有人困在里面?”虽然黎江北把音量提到最大,但还是转瞬便被热浪吞没,没有人回答他。

大约20分钟后,他接到舒伯杨打来的电话,舒伯杨在现场,周围一片嘈杂,舒伯杨说什么一句也听不清,黎江北气得差点把手机摔了。

又是半小时后,里面传来消息,大火扑灭了。万幸的是,宿舍内的学生都被安全疏散了,没有人员伤亡。

黎江北瘫坐在校门口,老天像是在搞恶作剧,这时候才稀稀落落降下雨滴来。

两天后,事故通报会在金江宾馆召开,初步查明,火灾是由电路起火引起的。库房内电路年久失修,加之学生住进去后,又接了不少明线,线路蜘蛛网一般,密布在学生简易宿舍里。用来做隔断的木板成了帮凶,库房后面又是学校临时搭建的资料室,堆满了纸张。

吴潇潇脸色惨白,两天来,她一句话不说,谁问什么,她都是点头。这位来自香港的女强人,在这场大火前突然失了声。黎江北的心里不由为她捏了一把汗,两天里,他数次冒出一个冲动,想去找她,安慰她,帮她分忧。然而,真要迈出那一步,又是那么难。坐在会场里,望着那张黑瘦了好几圈的脸,他的心里再次翻腾起一片无法言说的波澜。

这场火灾,将使长大的处境更为艰难,甚至,很有可能被取消办学资格。这几千名学生、几百号教职工,该往哪里去?

会议很短暂,消防部门负责人通报了火灾调查情况,教育厅负责人宣读了关于全省高等院校立即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的决定,随后会议便告结束。与会者已先后离开会场,黎江北的脚还僵在原地,目光始终盯在会场最前面一个身影。终于,吴潇潇在两名副校长的陪同下起身往外走。黎江北想迎上去,跟她说句什么,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外面突然进来几名工作人员,将吴潇潇带走了。

黎江北后来才知道,那几名工作人员是火灾事故调查小组的。

风波很快蔓延开来,这场火烧着的不只是长江大学,江北商学院、省教育厅,还有若干部门,都开始忙碌,开始围着火灾转。

两天后,黎江北再次坐到了省委书记庞彬来面前,是庞书记紧急约见他。

“怎么会这样?安全问题不是五月份才进行过专项整治吗,怎么偏是她那儿着了火?”

“校舍太旧,一直说要搬,一直又找不到地方。”黎江北替吴潇潇作解释。

“我问的不是这个。”庞书记打断他,像是话里有话,口气也有些生硬,见黎江北有些紧张,又问:“最近她是不是情绪很不稳定?”

“是。”黎江北如实作答。

“听说她不大跟调研组配合?”

“不是不配合,是……”

“是什么,实话实说,别遮遮掩掩的。”

“是我们工作不到位。”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庞书记失望地叹了一声,接着说:“我让你帮她,是有原因的,你是委员,又是教授,她可能更愿意把内心的话讲给你。”

“庞书记,我……”

“行了,我也没批评你,有件事需要跟你核实一下,这场火,有没有人为因素?”

“您的意思是……不,绝不可能!”黎江北忽然激动了,他总算弄清了庞书记急着找他的原因。“不可能,这火绝没有人为因素!”

“你能保证?”

“我能!”

庞书记的脸色有所缓和,一小时前,他接到有关部门的报告,有人怀疑这场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吴潇潇想拿火灾释放自己的不满,也想借这场大火给相关部门制造压力。现在听黎江北这么一说,他放心了。

“好吧,你先回去,最近要加大工作力度,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发挥你委员的作用,长大不能乱,乱了我找你黎江北。还有,今天的谈话保密,不能外传。”

离开省委大院,黎江北的心就不只是沉重了,还被抹上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灰,其中还夹杂着难以排开的愤怒!

调研组的工作变得艰难起来,连着几天,黎江北他们都陷在火灾的调查中抽不出身。调查火灾本无可厚非,调查组个别人的工作作风却让人受不了,有人仿佛要借这场大火让已经困难重重的长江大学关门大吉。黎江北终于忍不住跑去见了盛安仍。盛安仍刚刚从闸北新村回来,据说党校林教授冲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发了火,还声称要找庞书记告状。黎江北无心顾及这些,他现在只想尽快把长江大学这团火灭掉,两天来,调查组毫无原则的问话已伤及不少教职员工的内心,已有教职工开始向校方辞职。

“不能再这么下去,这么下去长大非乱不可。”黎江北对盛安仍说。

盛安仍沉着脸,他没想到局面会变成这样,一场大火,突然把金江的空气点燃了,四处充斥着火药味。刚刚结束的闸北新村座谈会上,党校林教授意想不到地冲搬迁小组发难,对闸北高教新村建设中的诸多做法提出质疑,尤其对土地征用与基本建设中的豪华之风提出的批评更多。这是盛安仍事先没想到的,可能与会的很多人都没想到。盛安仍发现,林教授发火的时候,会场很多人绿了脸,教育厅厅长李希民几次想打断林教授,都被林教授固执地顶了回去。

看来,有些问题真是回避不了。你越想回避,它反而越冲着你来,躲都躲不开。盛安仍犹豫了,调研组要不要继续开展工作,怎么开展?如果过分地关注某件事情,势必会给调研工作带来阻力,也难保不偏离调研方向。但一味回避,调研又会失去意义。很多问题都是由政策层面上引起的,却又不能在政策层面上解决,尺度真是不好掌握。

盛安仍想起之前跟庞彬来书记的一次交谈,谈到调研组下一步工作时,庞书记委婉地说:“适当地介入一些具体问题,找找根源,会对调研有帮助。我个人也希望调研组能多花些精力,碰一些硬问题、敏感问题,帮我们会会诊,把把脉,共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盛安仍笑道:“调研组哪有这个能力,单是政策层面上的问题,就够我们研究了。”

“哪些属于政策层面上的问题,哪些不属于,不好讲。有些事的确是由政策不到位引起的,但它会发展啊,发展中是不是掺杂了更多人为因素?你不碰它,这个疑点就打不开,区分起来就更难,那你的调研不就失去了真实性?”庞书记尽管说得很婉转,用词也颇为讲究,但有层意思盛安仍还是明确感觉了出来,庞书记是想借调研组的力。

见盛安仍几乎有些走神,黎江北又说:“眼下长大学生停课,他们连去的地方都没有,教职工更是人心惶惶,这样下去,不等我们把问题查实,长大就自行解散了。”

这句话一下子触痛了盛安仍,是啊,都说要完善制度,配套政策,政策是用来干什么的,不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受教育吗?

“这样吧,黎委员,我们先集中精力,配合省上有关部门,把长大眼前这些困难解决了。有两个原则,第一,课不能停,教师队伍不能散,教学还有期末考试,一定要按期进行。第二,学生马上要放暑假,这个时候尤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几千名学生,就是几千名宣传员,他们要是乱说起来,影响可就大得不得了了。”

“难啊,总不能拿纸把他们的嘴封起来吧!”

“不难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你黎委员什么时候也学会有畏难情绪了?”

两个人正说着,盛安仍房间里的电话响了,接起一听,是教育厅厅长李希民,他兴冲冲地说:“商学院表态了,同意将收回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重新提供给长江大学。”

“这是好事啊,他们早应该这样嘛!”盛安仍心里也是按捺不住的激动,接完电话,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黎江北。

没想到,黎江北听完一点反应都没有,脸反而比刚才阴得更甚。盛安仍就不明白了,黎江北心里,究竟藏着什么,又想着什么,为什么他的情绪越来越低落?

江北商学院交还校舍的事绝非空穴来风,黎江北跟盛安仍谈完话第三天,此事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关键时刻,商学院能作出此种选择,还要归功于李希民。盛安仍和黎江北怎么也不会想到,商学院主动拆掉樊篱,摆出解决问题的姿态,居然是李希民努力的结果。

长大一把火,算是把李希民烧醒了。

李希民跟楚玉良不同,身居官场这么多年,李希民自然懂得,政治是怎样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里,你靠的不只是阿谀奉承,不只是跟某种力量的微妙结合,关键一条,你要有政治资本,更要有政治勇气。说穿了,政治就是实力跟勇气的结合。“资本”两个字,被太多人误解,总觉得它含有某种贬义。其实不然,李希民理解的资本,是个人素质在复杂现实中的优秀表现,以及这种表现所取得的成就。这素质既包含业务素质,更包含政治素质,尤其是后者。但凡在政治舞台上有所成就者,业务素质自不用说,政治素质就更为过硬。

李希民当然希望自己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有所作为,要不然,这些年他也不会总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地过日子。特别是跟冯培明的关系,几乎成了他一大块心病。不可否认,李希民的成长过程中,冯培明对他有过栽培,有过提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与帮助,从这一点来说,李希民很感激冯培明,特别是他的知遇之恩。然而,他不愿成为附庸,更不愿成为某个人的传声筒。李希民渴望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渴望有自己的政治作为,更渴望能在教育厅厅长这个位子上干出一番成就。

“难啊,真难。”后来的某个日子,李希民得以有机会跟盛安仍单独坐下来,敞开心扉作一次深谈,他无不伤感地说。

盛安仍表示理解。他从李希民脸上,看到一种尴尬,也看到一种解脱。然而在这个时候,也就是长大火灾发生后,李希民是不敢抱这种奢望的,在他的心目中,盛安仍离他很远,就连黎江北,他也觉得远。近的,是楚玉良,是冯培明,是他不想接触却又不得不接触的一个圈子。圈子很可怕,圈子又无所不在。

让李希民生出这番感慨的,是那次宴请,就是楚玉良意外被孟荷叫去的那次,酒过三巡,万黛河突然说:“能不能换个方式,把高尔夫球场批了?”

“什么方式?”那天的万黛河光彩照人,李希民却觉得,那双波光粼粼的眼睛越来越像一口井,深不可测。李希民已越来越对这位商界女强人怀有敬畏。

“我有个建议,不知能否行得通,说出来,李厅长可别笑话我。”万黛河还是用她惯有的说话风格,很谦虚很有礼貌但让你又不好拒绝。

“说吧。”李希民喝了一口茶,这时喝茶其实是一种调整,一种放松,也是一种警戒。多数时候,李希民对来自商界的人都心怀警戒,对万氏兄妹也是如此。他做不到冯培明那么坦然,也不愿像楚玉良那么热忱而积极,距离是必须有的,这是他跟所有人接触的一个信条。没有了距离,便没有了你自己,而危险往往来自没有距离的迷失。

“把它单独建成江北大学的高尔夫球场,显然不行,眼下条件不具备,环境也不具备,如果换一种思路,在闸北新建一座大学生康体中心,所有问题就解决了。”

“你是说……”李希民暗自一惊,这想法果然大胆。

“厅长别惊讶,我万黛河没有别的目的。万河实业在闸北新村投入了不少精力,目前工程搁浅,人又撤不走,作为投资方,我们心里也急。”

“这我理解。”李希民道。

“厅长怕是并不完全理解,这么说吧,这两年为搞闸北新村,万河把全部老本都押进去了,一期工程三分之二的资金是垫资,万河现在资金压力太大,如果二期工程不能早日立项通过,万河的资金就盘不活,困难将会极大。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想让二期工程项目尽快通过了,让配套资金早一点到账。再这么拖下去,你们无所谓,企业真的承受不住。”万黛河说着,脸上露出难色。

李希民被万黛河这番话打动了,万河实业虽然号称江北地产界龙头老大,但多头垫资搞建设,企业压力一定不小。再者,万黛河说的也是实情,如果二期工程项目迟迟通不过,配套资金一定会拖,建设单位也就没办法按合同向万河按期支付工程款。这是建筑业的惯例,一期工程后续资金只有等二期工程开工后才能如数下拨。万黛河动这样的脑子,也实属正常,不过……

“这……怕是有难度。”

“难度自然有,要不然,我也不想这种怪招了。”万黛河自我解嘲道。

“我考虑考虑吧,高尔夫,太敏感了,怎么变通它还是高尔夫。”

那天的宴席并没尽兴,至少在万黛河看来,这不算一场成功宴,所以告别时,她再三说,改天有空一定要再聚聚。

李希民却在想,按照万黛河这种方式,会不会让闸北新村的问题更复杂?

那天回家不久,李希民便接到冯培明的电话:“希民啊,难得你能这么想,我很感动。闸北新村是我提出的,最初也是我一手抓的,现在项目建到一半,我心里急啊,怎么能让它尽快完善呢?不瞒你说,我愁得饭都吃不好。就说这高尔夫球场吧,当初提出来,也是从高教发展的未来着想,从长远着想,就是想给年轻的学子们提供一个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让他们开开眼界,增长见识,免得受完四年教育,还跟土包子似的。当然,土包子没什么不好,可增长一些见识又有什么错呢?没想到现在搞得满城风雨,一提高尔夫,就往腐败上想,弄得这项目不停也得停。现在好,你这么一变,立刻就柳暗花明。希民啊,我得谢谢你,你算是把我心里一个包袱给卸了,好,以集体项目上,这个想法好,我支持,资金嘛,不用你愁,我跟他们说说,该建的项目,还是要建嘛,不能因为它是舶来品,就不能在江北落脚。”

冯培明还没说完,李希民就傻了。

那一夜,李希民彻夜未眠。

如果说之前他还对闸北新村抱着认同抱着希望的话,那么这一夜,他的认同还有希望全都被颠覆了。闸北新村他是支持的,到现在,他也支持。一个省的经济要发展,教育更要发展,经济能建新区,教育为什么不能?况且,将金江市内高等院校有序搬迁到闸北,形成一个教育密集区,既能缓解城市中心用地矛盾,把繁华地带让位给经济建设,又能让学子们相对处于一个安静的地方,这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

李希民至今还坚信,兴建闸北高教新村,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当城市学院制造矛盾,想打退堂鼓时,他第一个站出来,找崔剑谈话,要他打消顾虑,解放思想,不要再人为地制造不必要的矛盾。

“没有意思嘛,老崔你想想,建都建了,还能不搬?不搬造成的浪费岂不是更大?”他说。

“就算是前任干的,你这位后任,也要实事求是,也要审时度势,不能以这个为借口,影响大局。任何工作,都得有连贯性,不能说前任干的,我们后任就能推翻。我这个厅长也是后任,闸北新村也不是我李希民当厅长才提出来的,我不照样得积极工作?”他又说。

那夜李希民想,要说自己曾给冯培明留下什么错觉,可能就是这次。自己对城市学院的态度,对调解搬迁矛盾的态度,过分积极过分坚定了。冯培明可能把它理解到另一面了。

2

商学院归还校舍的方案刚一提出,立刻就遭到质疑。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李汉河。这天的会在商学院召开,负责召集会议的是教育厅。李希民和庄绪东等主要领导亲临会场,省人大、省政协文教委的负责人也应邀到会,黎江北本来不在与会者名单上,会议快要召开时,庄绪东给他打电话,非要他来参加。

“我去干什么,人家又没通知我!”黎江北有些不情愿。

庄绪东笑着说:“不干什么,你就过来听听。”

“听会也得有听会的理由,我不能是个地方就去凑热闹吧?”

“没什么理由,这个会你该听。”庄绪东比他还固执,电话打完没几分钟,派去接他的车子就停在了楼下。黎江北只好硬着头皮赶来。后来他才知道,让他听会是庞书记的意见,目的就是让他多方面了解信息。

李希民刚把会议议题说完,商学院院长曾来权还没来得及开口,李汉河抢先一步说:“这个方案有问题。”

“什么问题?”李希民略感唐突,抬头问。

“校舍收回两年之久,早不交晚不交,为什么偏在这时候交?”李汉河一开口,就是兴师问罪的口气。

“现在不是有了困难嘛!”李希民微微一笑,尽量用温和而客气的口气说道。

“难道以前没困难?长江大学的困难自始至终存在,为什么以前看不见?”李汉河咄咄逼人。

庄绪东见他有备而来,插话道:“汉河同志,不要激动,坐下慢慢讲。”

“我怎么能不激动?我李汉河激动两年了!这个时候提出交还校舍,不是明摆着要息事宁人吗?”

“息事宁人?汉河同志,有意见可以慢慢提,不要动辄就上纲上线。”庄绪东说。

“该上纲上线就得上纲上线。请问李厅长,两幢教学楼还有两幢学生公寓产权到底归谁,这么交来交去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掩盖问题?”

“汉河同志!”李希民猛然抬高声音,“现在不是争论产权的时候,是解决问题的时候!”

“产权理不清,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李汉河的声音也高起来。没有人知道,就在会议召开前半小时,李汉河跟院长曾来权之间就差点爆发战争,两人为四幢楼的产权争得面红耳赤,李汉河坚持认为,这四幢楼早就该属于长江大学,当年两家合作,商学院约定的资金迟迟到不了位,便拿这四幢楼入股,两家为此还签过一份协议,代表商学院在协议上签字的,正是他李汉河。但随后,双方合作便出现一系列矛盾,直到分崩离析。后来有关部门以长江大学违法招生,擅自变更专业设置等多项理由,撤销了长江大学的办学资格。长江大学不服,一边坚持招生,一边四处申诉。商学院却借此机会,强行收回四幢楼房,理由就是长江大学已不具备合作办学资格,其行为对商学院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并声称要追讨损失。对李汉河的这种怪谈,曾来权先是不屑一顾,后来见他闹得实在过分,便威胁他,如果再敢信口开河,就让他离开商学院。李汉河抓住此话不放,天天找曾来权论理,曾来权现在让他搅得是心神难宁。

李汉河生怕有人打断他,继续道:“入股资金是双方合作的核心,四幢楼房是矛盾转化的焦点,这个事实不澄清,问题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放在以后说,今天会议只讨论一个议题,如何尽快让长大的学生搬进来。”李希民让李汉河逼急了,生怕再嚷下去,会议就会跑题,甚至节外生枝。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你们一次次和稀泥,避实就虚,避重就轻,用意到底何在?”李汉河终于将矛头指向了教育厅。

李希民跟庄绪东相互望了望,彼此缄默下来,会场里就剩了李汉河一人的声音。他在指陈完商学院的种种违约行为后,进一步道出一个事实,所谓长江大学违法招生,完全是商学院一手造成的。一开始长江大学本来就拥有独立招生资格,其办学资格完全合法,商学院为了壮大自己的规模,也为了让自己能通过大规模扩招进一步创收,以合作名义,将长江大学控制在自己手中,在双方未作任何约定的前提下,就单方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工商部门打报告,将长江大学的招生权及专业设置权垄断在自己手下,从而让长江大学由独立学院变为自己的一个下属部门!

李希民和庄绪东都垂下头去,他们不得不承认,李汉河说的是事实。教育厅的确下过这样一个批文,这件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当时谁也没觉得不正常,都认为这是从长远合作的角度出发,是为了规范民办大学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积极办法,其实正是这个批文,成了导火索,点燃了长大跟商学院之间的矛盾。吴含章曾就这个文件中的几款限制性条文找过李希民,李希民当时的答复是先照这么执行,有问题再作调整。时至今日,教育厅也没作出什么调整,矛盾却层层恶化,原本还有可能通过调解重新走到一起的两家院校,变得彻底反目为仇了。

商学院院长曾来权在会上什么也没说,他怕自己一张口,就会遭到李汉河更猛烈的抨击,不过,心里却狠狠给李汉河记下了一笔。

会后,曾来权径直去找冯培明,遗憾的是,冯培明没有见他。他为什么避而不见呢?回来的路上,已经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妙的曾来权,心里多了份沉重。

商学院交还校舍的事就此搁浅,事实上这也是一条行不通的路,会后黎江北陪着庄绪东实地察看了一番后发现,所谓交还校舍,不过是商学院采用的一条缓兵之计,甚至,商学院又想借长江大学为自己解决纠纷。上次从长大手里收回两幢教学楼还有两幢公寓后,租给了金江市劳动局一家技校,技校在里面开了不下二十个班,办得很是热闹,但房租却一直赖着不交,两家正为这事争得面红耳赤呢。

“乱弹琴!”从学生公寓出来,庄绪东忍不住道。

黎江北什么也没说,情况早就在他的预想中,对于曾来权的做事还有为人,他还是了解一些的,只是他没想到,商学院的管理会混乱成如此样子。听楼上学生反映,技校之所以拖着房租不交,原因还不在技校,年前有一笔房租,技校这边明明交了,商学院那边却查不到,两家为此争了好久,结果钱却让商学院后勤部门花了。如今的商学院,各部门都在争着收钱,也都在争着花钱,曾来权在管理上有点失控。

两天后,黎江北找到庄绪东,提出一个大胆设想:让长大学生搬到江大去!

“江大空出的楼房不少,一时半会儿也派不上用场,不如拿它来解决燃眉之急。”

庄绪东心头一亮,这个想法不错啊。但他没急着响应,想法固然是好,可真要落实起来,难度只怕比落实商学院那几幢楼房还难。

庄绪东岔开话题,忽然跟他扯起另一件事来:“你最近见过崔剑没有?”

黎江北摇头,这些日子工作太忙,一直想去看崔剑,跟他聊聊,却总也抽不出时间。

庄绪东拿出一封信:“看看这个。”

黎江北本能地往后一缩,自从上次从庄绪东和舒伯杨手里看到两封不同内容的信后,对他们手里掌握的这些秘密,他开始害怕。上次他看到的第二封信,竟是几名政协委员联名检举周正群的。信中说周正群在主管文教工作后,在文教口大量安插亲信,排斥异己。黎江北当时很气愤,事后他才了解到,这封信事出有因。半年前周正群检查卫生口工作,针对药价居高不下、老百姓普遍反映看不起病这一事实,他对医疗部门乱采购药品、乱吃回扣的现象提出了严厉批评,责成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后来卫生厅两位官员还有金江市卫生局负责药品采购的官员相继出事,这也是他在卫生口掀起的一场反贪风暴。现在周正群自己接受审查,有人便急不可待地跳出来,利用种种关系,想往他身上泼更多污水。

“让你看你就看,又不是检举你的。”见他神情古怪的样子,庄绪东笑道。

黎江北犹豫片刻,还是从庄绪东手中接过了信。这并不是一封检举信,而是崔剑写给厅党组和厅纪检组的一封思想汇报,崔剑如实向组织谈了担任城市学院院长后个人思想深处发生的变化,包括对当前高教领域存在问题的认识,谈得很深刻。对高校管理中几个敏感话题,他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什么感想?”等他看完,庄绪东问。

“这些他都跟我谈过,只是没这么具体。”黎江北用赞同的口吻说道。

“我是问看完信有没有感觉哪儿不对劲?”庄绪东又问一句。

“什么意思?”黎江北抬起目光,疑惑地看着庄绪东。庄绪东这人不问则罢,一问,准没好事儿。

“你怎么也装起糊涂了?”庄绪东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满,随后他又说:“这封信写在两个月前,按说两个月前有这种认识的人,怎么会消极得不想干了呢?”

“谁不想干?你是说……”黎江北吃惊地望着庄绪东。

庄绪东重重地点了点头:“他已向组织上递了辞职报告,这事儿我也是刚刚听说。”

“不可能!”

“你别老这么武断好不好,不可能我找你做什么?”

黎江北颓然坐下,崔剑辞职,崔剑他凭什么辞职?难道堂堂城市学院院长是说辞就能辞的吗?想了一会儿,他突然起身:“不行,我得去找他!”

出乎意料的是,庄绪东并没拦他,看着他急匆匆朝外走去,庄绪东脸上竟浮现出一种奇怪的表情。良久,他在心里说:“别怪我啊,江北,有些事,你出面比我们方便。我这个纪检组长一出面,人们就会往歪里想。”

黎江北走出教育厅,正要打车往崔剑家去,手机响了,一看是陌生号,疑惑着要摁断,一想,还是接通了。电话那边很快传来陆玉的声音:“黎伯伯,我想见你!”

尽是莫名其妙的事,陆玉怎么又改口称他黎伯伯了?

“你在哪儿?”黎江北问。

“我刚从郊外回来,在码头小广场。”

“你跑到郊外做什么?”黎江北从陆玉的声音里,听出一股不祥,马上道:“你就等在那儿,我马上过来。”

接完电话,黎江北就往小广场赶,他心想,陆玉这孩子一定是出了什么事,要不然,不会拉着哭腔跟他说话。

陆玉退学的事,长大并没批准,这孩子也太任性了,居然为了张朝阳,做出这种事来。黎江北也是后来才知道,陆玉退学并不是为了自己,她认为长大对张朝阳不公,张朝阳一心为学校,最后竟落得被学校劝退的下场,激动之下,于是也提出退学。黎江北原以为那天吴潇潇批了,后来才得知,校办办手续时,只准她休学两个月,算是给了她机会。黎江北劝过陆玉,让她收回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先专心把学业修完。陆玉摇头,说她真是不想上这个学了,没意思。

“不上学干什么?”黎江北总觉得陆玉有心事,尽管和她接触不是太多,这种感觉却很强烈。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总是令人难以琢磨。

“没想好呢,走一步看一步吧,说不定哪天我会去西藏呢!”陆玉似是玩笑又似是认真地说。

“西藏?”黎江北越发纳闷,她怎么忽然想到西藏呢?

“我一直向往着能去那儿,蓝天,白云,毡房,还有一条走不到头的朝圣的路。”

这是一个多月前,黎江北找学生代表了解情况时,同学们让他找张朝阳,找陆玉也行。“他们掌握的情况比我们多。”黎江北没找张朝阳,直接找到了陆玉。一种奇怪的感觉总让他忘不掉陆玉,忘不掉码头小广场看到的那个背影,还有那双含满忧郁的眼睛。一个女孩子按说是不该有那种眼神的,黎江北自己也搞不清,怎么偏偏对她要多出一份关注呢?

一路乱想着,车子来到码头,黎江北下车四处寻望,身后忽然传来陆玉的声音:“黎伯伯。”

这天的陆玉把黎江北吓了一跳,如果说前几次陆玉给他留下的是清新、明亮的美好感觉的话,这天的陆玉,就把他的感觉彻底颠覆了。八月热浪滚滚的码头上,陆玉身穿一件过时的衬衫,头发凌乱,汗水从她额头上淌下来,让她那张原本清秀的脸变得粗糙,也变得惊慌。她匆匆赶来的样子更像是被什么人追赶着,带给黎江北逃难的错觉。

“你这孩子,到底怎么了?”黎江北问。

“黎伯伯,我小姨她……她不见了。”

“你小姨?”黎江北愣神。

“上午我收到她一封信,看过信我连忙去找她,结果……”陆玉说着说着,泪下来了。黎江北这才发现,陆玉脸上那浑浊不清的渍迹,不是汗,是泪。

陆玉的小姨就是陆小雨!

在陆玉不时中断的讲述中,黎江北的心被牢牢捉住。世事沧桑,命运无情,他总算知道,坐在自己家沙发上的这个青春女孩,眼神里为什么总蒙着一层阴郁。

陆玉自小便没了娘,按她说,娘在生她时死了,她自小跟着姥姥长大,是姥姥供她念的书。姥姥是一位中学老师,生有两个女儿,她娘是老大,小姨陆小雨本来很争气,对姥姥也很孝顺,对她更是疼爱有加。后来在婚姻问题上,小姨跟姥姥发生严重分歧,小姨一意孤行,非要嫁给有妇之夫胡阿德,姥姥怎么劝也不听,娘儿俩为这事彻底吵翻了,姥姥一怒之下,将走火入魔的小姨赶出了家门,说再也不认她这个女儿。小姨搬出家后,姥姥大病一场,差点就离开人间。但那个时候的小姨完全被胡阿德搞昏了头,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不久,便传来她跟胡阿德同居的消息。姥姥带着陆玉悲伤地离开江龙县城,靠一位亲戚的接济,在省城金江边上的三坝县城居住下来。两年后,江龙传来不幸的消息,小姨卷入一起重大的金融诈骗案,锒铛入狱,被判了15年。听到这个消息,姥姥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那段岁月真是黑暗啊,13岁的陆玉刚刚读初中,就要接受举目无亲的残酷事实。好在三坝的亲戚心地善良,收留了她,靠着姥姥留下的那点存款,还有社会救济,陆玉算是没辍学。但她的心思却再也集中不到学习上。好不容易盼着小姨出了狱,原本盼望着生活能就此明亮起来,谁知小姨又染上了毒瘾,后来又是偷,后来,她就跟胡阿德旧情复燃,顾不上她了。

陆玉说到这里,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泪水浩浩荡荡,几乎要将黎江北的家淹没。

陆玉递给黎江北一封信,是她上午收到的,写信人就是陆小雨。信上只有短短几句话:

玉儿,小姨对不住你,小姨原想为你挣点钱,弥补过去的错误,让你将来能够过得好一点,可惜老天不帮我,小姨再一次遭人暗算。

玉儿,如果小姨遭遇什么意外,你一定要将这封信交给一个叫刘名俭的人,告诉他,小姨是被人害的。记住,千万别找公安,对他们要多留个心眼。

看完信,黎江北腾地站了起来。刘名俭,公安?陆小雨这封信,到底在暗示什么?她现在又在哪儿?

“黎伯伯,我不知道上哪儿找刘名俭,我只有找你了。”陆玉抹了把泪说。

望着陆玉被泪水打湿的脸,一副孤独无助的样子,黎江北脑子里忽然闪出另一张脸,天啊,她是。

3

崔剑垂着头,沮丧地坐在黎江北对面。

一连三天,黎江北都在找他,崔剑玩失踪,手机关机,家里电话没人接,单位他又不去,好像只要躲起来他就平安无事了。

“这人怎么能这样?”黎江北又急又气。后来庄绪东打来电话,说崔剑在江边一家叫渡边人的宾馆,黎江北赶到那里,崔剑果然躺在床上,房间里一派狼藉。

“跟我走!”黎江北被崔剑失魂落魄的样子激怒了,气不打一处来地说。

崔剑没动。

“起来,跟我走!”

崔剑艰难地睁开眼,他的双眼在这半个月里陷下去许多,就快要脱相了。

“去哪儿?”见黎江北要发火,崔剑怕了,不安地问。

“去纪委。”

“我不去。”

“去不去由不得你。”

“由不得我也不去。”崔剑翻个身,又躺下了。黎江北站了一会儿,也不知哪儿来的力气,突然扑过去,一把扯起他来:“你以为躲起来,这个世界就太平了?”

“我没躲。”崔剑被黎江北的恼怒吓坏了,一边扯开他的手,一边为自己辩解。

“崔剑!”黎江北突然怒喝了一声,“你今天要是不去,这辈子,你都别想心安!”

“你……你什么意思?”崔剑松开手,声音有些颤抖地问。

“我问你,想不想知道她在哪儿?”

“谁?”

“陆小雨!”

一听这个名字,崔剑箭一般从床上弹起,一把抓住黎江北:“你……有她的消息?”

黎江北终于还是放弃了直接带崔剑去找刘名俭的想法,将他带到了自己家。

在寻找崔剑的三天里,黎江北脑海里总也挥不去一个影子,那个影子本应该尘封在心底,尘封在记忆深处,再也不该翻出来。多少年了,他不是已经把她忘了吗,崔剑好几次想从他这儿得到点消息,都被他冷漠地拒绝了。

在他外表冷漠的背后,其实深藏着一份怀念,深藏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内疚。要说黎江北这辈子对谁有内疚的话,那也就是她,陆小月。

都怪崔剑,一个想玩又玩不起的人,一个总在玩又总也担不起责任的人!

感情这场戏,不是谁都能演得好、演得成功的。“感情”两个字,更不是随便哪个人都敢玩的!崔剑,当初我再三提醒,你就是不听,苦果种了,长出芽了,结出果了,苦汁横溢了,现在该你一杯一杯喝下去了!

黎江北恨着,怨着,脑子里就清清楚楚闪出陆小月的影子来。陆小月原是金江师专的老师,从华东师大分配到金江师专,就一直跟着崔剑。那时候,崔剑还是系主任,陆小月在他手下做助手。对系里分来这么一位漂亮的女教师,崔剑曾跟黎江北炫耀道:“感觉就是不一样啊,天天跟一位漂亮女子坐在一起,浑身都是劲儿。”

“我说崔大主任,你能不能少动这种脑子,一天不谈女人,你这嘴巴就闲不住?”那时黎江北刚结婚不久,生活正呈现给他一幅全新的画面,对崔剑的奇谈怪论,不敢苟同。

“我说江北,这点上你不比我。别看你在名校,又是名师,但你的生活缺少质量。”

“什么是质量?”黎江北反问道。

“就是生活中的色彩,色彩越丰富,快乐就越多。”崔剑那时也已结了婚,有一个女儿,长得乖巧可爱。但他总觉得这不该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对黎江北说,对家庭负责固然没错,男人嘛,就应该负责。但不能因为责任,就把其他的都禁锢起来。人长双眼不就是用来发现的吗?发现美,发现爱,发现……崔剑越说越激动,谈这种话题,他比黎江北有激情。

“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女人?”黎江北直捅他的软肋。

“看你说的,俗!江北啊,不是我批评你,你这心态,是当不好教师的,学生让你一教,全成书呆子了。我求求你,别把你那些死板的教条还有毫无生气的做人原则教给孩子们,那样会害了他们的。”

“照你这么说,我该教他们怎么追女孩子,怎么搞多角恋,甚至充当第三者?”

“看,又俗了不是?算了,我跟你谈不拢,这方面,你少根筋。”

不久,黎江北便听说,崔剑开始疯狂追求陆小月,请她吃饭,送她礼物,周末跟家里撒个谎就带着陆小月去漂流。黎江北认为他只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没想到,这样的疯狂举动竟然持续了一年之久。终于有一天,崔剑灰着脸找上门来,那时黎江北已担任系主任,工作十分繁忙。崔剑却拉住他,非要跟他诉诉心里的苦。

“你有什么苦,你不是活得很潇洒吗?家里有老婆给你带着孩子,外面有漂亮的女教师陪你漂流,这日子,比神仙都强。”

“你就别挖苦我了,我现在,我现在……”

“现在怎么了?”黎江北问道。

“一言难尽啊!”崔剑感叹着,就将自己的委屈还有苦衷道了出来。崔剑的妻子是金江市委某领导的掌上明珠,跟崔剑是大学同学,当年是崔剑追的她,这场马拉松式的恋爱耗费了他七年时间,最终才成为市委要员的乘龙快婿。结婚后崔剑猛然发现,想象中的婚姻跟现实有太大区别,疯狂追求到手的妻子并非他理想中的那样。大约在高干家庭里生活久了,妻子身上到处都留有高干家庭的痕迹,在恋爱期间,他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居然没有发现。婚后他才知道,高干就是高干,身上永远有平民不可企及的东西。

一开始,崔剑还能忍受,心想她刚嫁过来,一时半会儿习惯不了,等日子一长会慢慢改变的。后来他才发现,有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是深入到血液里的,妻子已经习惯于向别人发号施令,习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妻子开始无休止地给他挑刺,这也看不惯那也受不了,吃饭不能发出响声,睡前必须洗脚刷牙,毛巾半月一换,牙刷顶多用三周,内衣要天天换,袜子要夜夜洗。这些鸡毛蒜皮倒也罢了,最让他受不了的,是老家不能来人,就算必须来,也只能住旅馆,不能往家里带。他崔剑现在是大学教师,是系主任,是山西崔家崖老崔家祖坟上冒出的一股青烟,多少人想着沾他的光呢。就算不沾,也得跑大城市来看看,看看他过的什么日子,住多大楼房,娶多漂亮的老婆,一日三餐吃什么。

于是一拨一拨的,七大姑八大姨喊齐了来,来了还不住旅馆,打地铺也行,非要在他家挤。挤了还不过瘾,还要亲口吃他老婆做的饭,喝他老婆倒的水,还要让他老婆挨个儿给乡下来的娃包红包、买新衣,还要半夜半夜的拉着他老婆问长问短……

他妻子一怒之下,搬回娘家住了。于是,关于他在城里如何受老婆欺负,如何被丈人一家看不起,如何一天到晚看老婆的冷脸子等等各式各样的传闻源源不断从金江这座省会大都市传到另一个省的崔家崖,加上他妻子不争气,偏偏又生了个女儿,他年迈的父母便天天愁,夜夜哭,竟给哭病了,父亲一病不起,最后死时,还拉着他娘的手说,怎么也得让他生个小子啊,要不然,俺老崔家就绝后了……

崔剑说着,叹着,把结婚几年来的种种不幸说给了黎江北,仿佛这门婚姻把他打入了万丈深渊,他要是不在外面做点什么,就屈,屈得都要死了!

黎江北听完,冷冷一笑:“说你吃着碗里的,霸着锅里的,你还说不是。我看你是吃着碗里的,恨着锅里的。委屈你都记着,一点一滴都不放过,好处呢,好处你怎么就不提?”

“好处,有什么好处?”

“没好处吗?房子呢,凭什么你能住上百平米的房子?你们校长住多大,我住多大?还有孩子谁带的,你整天吃香喝辣的钱从哪儿来,你挣多少,花多少?不承认了?我知道你不会承认。那我问你,凭什么你能当系主任?我黎江北不比你差,到现在才到这位子上,你比我早五年,你给我拿出理由。”

“这跟婚姻没关系,江北,你别扯远了。”

“我扯远?告诉你,我懒得扯,懒得听你说这种没良心的话。我只问你,你打算跟陆小月怎么办,离婚娶她,还是……”

“江北,你别乱说,我可告诉你,我跟陆小月清清白白,只是同事,你别往歪处想。”一提陆小月,崔剑急了。

“我往歪处想?你自己干的歪事,还怕别人往歪处想?”

“江北,我们,我们真的是一般关系,你……”

“够了!”黎江北打断他,“崔剑,看在多年朋友的分儿上,我奉劝你一句,做人要讲心,说话要讲理,如果这两个字你都能把它丢开,我看你这辈子没救了。”

说完,黎江北就要送客,崔剑赖着不走,磨蹭了半天,说:“江北,既然你承认咱俩是朋友,帮我个忙行吗?”

“不帮。”黎江北回答得很干脆,他甚至想,如果崔剑继续这样下去,这个朋友,绝交。

然而,这一天的崔剑并没有让黎江北把他推出门,崔剑这人,要说也有长处,这长处便是能让烦他的人不再烦,能让恶心他的人不再恶心,还能设身处地替他着想。不是说他脸皮有多厚,关键一条,他会向人诉苦,一旦他生活中真的遇到了难处,他会毫不保留地说出来,万分诚恳地向你讨主意。

遇上这种人,能拉得下脸来吗?反正黎江北拉不下来。

崔剑果然遇上了难处。他跟陆小月的事传到了妻子耳朵里,妻子虽然嘴上没说,行动上,却向他发出了警告。“她已经两个月不跟我一起睡了,还把我的床搬到了书房里。”

“活该!”

“我就知道你会幸灾乐祸,江北啊,算来你我都是苦出身,这种日子,我受够了,真够了。”

“少扯淡,你拈花惹草,不干正事,还不许人家对你狠点。”

“狠我不怕,怕的是……”

“怕的是不让你沾她家的光!”黎江北一语中的,其实崔剑一打开话匣子他就知道,崔剑的官瘾又犯了。黎江北已听说金江师专调整班子的事,要从中层里边选拔一名副校长,让领导班子年轻化。明眼人都知道,这一举动就是冲崔剑来的,中层中有谁能竞争过他?崔剑说这些,无非就是想告诉他,这事遇到了麻烦,因为陆小月,一向很看重他前程的妻子突然撒手不管,崔剑能不急吗?

“帮我个忙吧,跟她说说,她听你的话。”

“休想!”那次黎江北真没帮崔剑的忙,两个月后,金江师专班子调整结果公布,崔剑没进去,现有的中层谁也没进去,市委从另一所学校调了一位。这事对崔剑打击很大,不久,他跟陆小月淡了,谣言也渐渐熄灭。

又是一年后,崔剑找到黎江北,开门见山说:“让陆小月考你的研究生吧,她有信心。”黎江北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不过他从心里在替崔剑高兴,这人终于理智了。

谁知,这又是一场噩梦,陆小月离开金江师专,来到江大,非但没把崔剑从感情的悬崖上拉回,反而把黎江北也牵连了进去。

往事不堪回首啊!

黎江北长长地叹了口气。

“说吧,为什么要躲起来?”半天沉默过后,他冲沙发上僵坐着的崔剑道。

崔剑没有应声,双手抱着头,一副痛苦状。

“老崔,别每次都用这招蒙我,我没有耐心。”

崔剑还是没有动,这一次他不像是蒙,从离开渡边人宾馆到现在,他的心一直就在挣扎着。

“说不说?”黎江北又问了一句。

崔剑缓缓抬头,困顿地看着黎江北,一肚子话不知从哪儿说起。半晌,他说:“告诉我,小月的事……”

“老崔,你还有脸提她?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我真怀疑,当年陆小月脑子里是不是进了水!”

崔剑再次垂下头,不说话,也不敢看黎江北。黎江北内心剧烈起伏着,他必须知道,崔剑为什么躲起来,陆小雨失踪,跟他有没有关系?

崔剑终于支撑不住了,他知道,再要是隐瞒下去,自己跟黎江北的关系就算是彻底完了。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他心里着急陆小雨,他已经伤害过陆家一位女子,并且让她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如果陆小雨再有个三长两短,他将会永远被钉在十字架上。

这也是他躲在渡边人宾馆忏悔的结果。

“江北,他们在追查陆小雨,想给她治罪。”崔剑终于道出了实情。

原来,陶副厅长所谓的追查多年前的一起疑案完全是个阴谋,目的就是想震住崔剑,让崔剑老老实实,再也不要出什么风头。崔剑也非等闲之辈,他能干到院长这位子上,并非完全沾老丈人的光,况且,老丈人早在五年前就退居二线,回山东老家颐养天年去了。那天吃过饭后,崔剑是妥协了,城市学院不仅很快搬到了闸北新村,崔剑还很低调地住进了医院,把一大摊工作全都推到了别人身上。原本想风波会就此过去,万万没想到,陆小雨会找到医院来,会交给他一样东西,然后又慌慌张张地消失。

崔剑再也躺不住了,陆小雨交给他的绝非一般秘密,是闸北新村非法倒卖土地的全部罪证,是颗重磅炸弹。那个黑夜里,一直对他怀有刻骨仇恨的陆小雨声音急促地说:“想来想去,我只有把它交给你,毕竟,你身上欠着我陆家一条性命。你就拿这个偿还你的孽债吧!”说完,她一头没入黑夜,连给他多问一句话的机会都不留。

第二天崔剑便得知,公安厅陶副厅长正在指挥手下,全力以赴寻找陆小雨,他们不是想帮她洗冤,而是想让她背起圈地洗钱的罪名!

崔剑只有辞职!黎江北在这点上小看了他,把他的辞职理解成了不负责任的行为,理解成了怯懦,其实他是想借辞职为自己赢得时间,这件事他必须管,而且一定要管好。

只是,这事太大了,一时半会儿,他真是想不出好主意。

黎江北听完,吃惊地瞪着崔剑:“你……你怎么不早说?”

“我还没想好,怎么说?”崔剑的声音很暗,他并不怪黎江北,从跟他认识那天起,他就一直拿他当朋友。几十年里,如果没有黎江北,他的人生会走很多弯路,尽管他的人生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对黎江北他却一直心存感激。

“这事儿不能闷在屋子里想,老崔,得马上把东西交出去。”黎江北也开始紧张起来,崔剑这番话对他冲击太大。

“不行,这东西绝不能交!”崔剑从沙发上弹起身,惊恐道。

“为什么?”

“现在我对谁也不相信,这封信如果处理不好,会给小雨带来杀身之祸。”

“那就带陆小雨一起去投案啊!”

崔剑面色凄凉地笑了笑:“江北啊,说你呆,你还真呆出境界了。难道你忍心让她再进一次监狱?”

黎江北忽然无话,崔剑问得很沉重,他心里更重。想来想去,这事只能找刘名俭,黎江北想听听他的意见。

4

刘名俭不在省城,不只是黎江北找不到他,就连金子杨也有些日子没见着他了。

自从接手周正群一案的调查,刘名俭的行踪便变得神秘起来,眼下孔庆云和周正群的调查已到了突破阶段,两起案子就要水落石出,黎江北更是轻易见不到他。

没办法,他只能找卓梅。

“得尽快想办法找到他,这事必须得他拿主意。”黎江北说。

卓梅有些难为情地笑了笑,她也好些日子没见到丈夫了,毕竟丈夫身份特殊,一办起案来就跟家里彻底没了联系,卓梅已习惯了这种日子。

“一点办法都没有?”黎江北不甘心,他怕耽搁太久,陆小雨那边真的会发生什么不测。崔剑的担心不是不可能。要是陆小雨真有什么意外,他这辈子都别想轻松。这么想着,脑子里再次闪出陆小月的影子,他在心里沉沉地唤了一声她的名字。

卓梅见他有些着急,不安地说:“他可能去了春江市,我也是听他秘书无意中说起的,不敢确定。”

“春江市?”

卓梅嗫嚅了半天,像是在作剧烈的思想斗争:“黎教授,你也别怪我,他的事,我真不敢乱说。”

“我理解,我怎能不理解呢?可……”

卓梅一咬牙,道:“周副省长也在春江,他……并没人们传得那么糟,我只能说这么多了,要不,你去找找杨黎?”

“周副省长在春江?”黎江北越发惊讶,很快,他就缄默了,他知道不该问这么多,卓梅告诉他这些,已经在违犯纪律了。要是让刘名俭知道,还不定怎么批评她呢。

两个人正闷在屋里,夏雨来了。

夏雨来得风风火火,一看黎江北也在卓梅家,喜出望外地说:“教授也在啊,你可是稀客,正好,帮我拿拿主意。”

卓梅赶忙给夏雨使眼色,夏雨没发现,她心快口直地说:“学校用地批下来了,是黛河帮我跑的,就在城市学院边上。建设厅说,工程必须招标,这招标的事,我可没干过。”说到这儿,一看两个人脸色怪怪的,纳闷道:“怎么,你俩吵架了?”

“我俩吵什么架,教授刚到我家,你就追来了。”卓梅一边打岔,一边拉她往卧室去。过了一会儿,夏雨走出来,轻声说:“名俭就在春江市,已经两个月了,副省长的案子是在那边调查的。”

“有结果吗?”黎江北急切地问。

“基本查清了,问题不算太严重。”

黎江北松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又问:“校长呢,有没有消息?”

“他的事我还不是太清楚,案子具体由金书记负责,不过听小染说,几个疑点都突破了,剩下的,就是进一步查证。”

黎江北再次松了口气,从夏雨脸上,他看到一丝希望,庆云的案子应该不会太悲观,当然,这么长时间没结果,谁的心也不敢轻松,也无法轻松。

黎江北想告辞,刘名俭不在省城,他就得另想办法。这种时候,他不敢抱一丝侥幸,陆小雨身上牵扯的决不是小事,也绝非一两个人,或许闸北新村的矛盾因为她要彻底暴露了。

在黎江北看来,暴露好,闸北新村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把矛盾提前消化掉,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只有如此,它才能走得更远。

闸北新村是江北高教事业改革的产物,也是江北高教事业走向未来的一个标志,在有关闸北新村的问题上,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这是黎江北在第一次调研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也是他对待闸北高教新村的根本态度。

黎江北本来要走,夏雨留住他,非要跟他谈谈残联办学的事。夏雨这天心情很好,一则,丈夫的问题就要查清了,几个月来压在心上的石头就要搬开了;二来,残联办学的事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先后有五家单位向他们提供资金援助。庞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残疾人工作会议上,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要求相关部门对残联开绿灯,通力协作,早日把学校办起来。

黎江北听了,也是十分高兴,尽管自己没做什么,但有这么多人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还是很受鼓舞,心情也不由得轻松下来。卓梅见他终于舒展眉头,大着胆子问了句:“嫂夫人在那边还好吧?”

“好,女儿刚刚申请了助学金,她的酒吧也扩大了,正高兴着呢。”

“也真难为了你,这么些年,自己照顾自己。”卓梅又说。

黎江北呵呵笑了:“习惯了,我这人粗糙,不需要照顾。”

卓梅张罗着为他们洗水果,还要安排下午的饭局,黎江北推辞着,夏雨也说不必,她下午还有应酬,要跟黛河一块吃饭。

黎江北几次听夏雨将万黛河亲昵地称为“黛河”,心里涌上一层不安:“夏雨,什么时候跟万老板变得亲密了?”

“不行啊?”夏雨故意拖长声音,“我就知道,你们担心这个。”

“不是,我只是随口问问。”黎江北赶忙道。

“虚伪了不是,你黎教授一张口,我还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夏雨这才正起脸色,“不瞒你说,我心里也嘀咕,不过跟她接触了这么些日子,我还是发现她有很多优点。”

“是人,哪能没优点。”黎江北讪讪道。

“我说的不是这意思,万氏兄妹身上,有许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以前我们对他们心里先设了防,老觉得他们是危险品,沾不得。通过这次接触我才了解,他们没我们想得那么可怕,有时做事还很仗义。”

“做事得讲原则,‘仗义’两个字会坏事。”

“坏什么事,她又不向我行贿,吃饭每次都是我请她。”

“想简单了不是?你得提防着点,当然,没事更好。”黎江北点到为止,不想更深入,毕竟他没理由反对夏雨跟万黛河接触。

夏雨说:“黎教授,我倒觉得你该跟她接触一下,接触了你就会明白,其实,他们也挺不容易。他们挣的也是辛苦钱。”

“不说这个,我得走了。”

夏雨这次没拦他,不过临分手时,她又郑重其事地说:“现在有种仇富心理,只要一提富人,大家心里都泛酸,不过我倒觉得,该调整心理的,是我们,不该老拿敌对的目光去看人家。教授,有机会,你真该跟他们兄妹坐坐,没准儿还能成朋友呢!”

黎江北没点头,也没摇头,往回走的路上他都在想这句话,夏雨的心胸,就是跟别人不一般。

刘名俭是两天后从春江市回来的,回来头件事,就是去见夏闻天。

夏闻天正在读《史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夏闻天开始涉猎群书,最感兴趣的,还是司马迁这部巨著。他越读越觉有味,越读越能品出其博大思想。他不止一次在多种场合跟刘名俭周正群他们提到过这部奇书,也跟孔庆云和黎江北提起过梁启超先生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应该读一读,不论是从政,还是搞学术,你们都要从它里面汲取精华。在这座人物画廊里,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古人留下的精神财富,真是太宝贵了。”就连外孙女可可,他也老是逼她读。

“不读古史怎么行呢,你们现在这叫什么看书,放着经典不读,尽看那些玄幻呀妖魔呀再不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鬼故事,我看这样下去,你们这一代人就要让这些不良读物毁掉了!”

夏可可才不理他这套,舌头一伸,跑卧室上网去了。夏可可早就不读姥爷说的那些了,那是中学生才读的,但也绝不读经典,哪有那么多时间啊!不是还有网络吗,需要时,轻轻一敲,不就什么都有了?

刘名俭风尘仆仆赶来,是有重要情况跟夏闻天汇报。屁股还没坐稳,夏闻天正张罗着给他沏茶呢,他就忍不住了:“副省长的案子基本查清了,结论马上就出。”

“没有结论的事,跑家里乱说什么。”夏闻天打断他,自己虽是退了,有些原则却已深入到骨子里,就算想改,也改不了了。

刘名俭愣了,嘀咕道:“我这不是怕你急吗?”

“我是急,天天都在急,可急就能不讲原则了?”

刘名俭只好把话咽回去,夏闻天沏了茶,在他对面坐下。半晌,开口道:“昨天金子杨同志已跟我说了。”

“他跟你说了?”刘名俭一惊,伸出去端水杯的手又缩了回来。金子杨主动跟夏老汇报案情,这可是件新鲜事。

“怎么,你也吃惊了?”夏闻天望着他的眼神颇有意味,过了一会儿,放松表情道:“不瞒你说,我也转不过弯。不过子杨同志还是给我上了一课。名俭啊,你发没发现,目前江北的空气在变,变得温和、透明,越来越有阳光味。”

刘名俭没敢乱接话,心里却在顺着夏老的话往深里琢磨。夏老说得没错,本来,周副省长接受调查,江北的空气瞬间就紧张许多,随着调查的深入,这种紧张却慢慢松弛下来,班子里非但没起任何冲突,原有的矛盾也在一步步淡化。这些,刘名俭都能感觉到。他只是没去认真想过,这种变化从何而来?现在听夏老这么一说,他就不得不开动脑子了。

“名俭啊,你这么稀里糊涂地办案,不是个办法。当领导也好,干具体工作也好,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只顾拉车,不顾看路。”夏闻天借机又开导起他来。刘名俭听得很认真,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干得多,思考得少。为了澄清周正群案中的事实,他将精力全用在了调查取证上,对江北高层的微妙变化的确没有深思过,也没时间深思。

“忙不是借口,哪项工作不熬人的精力?看看你的周围,哪位同志不忙?子杨同志送我一句话,我想对你很有用处,今天我借花献佛,把它送给你。”

夏闻天又提起了金子杨,话语里已全然没了以前提起金子杨时的激动和不满。刘名俭甚至觉得,今天夏闻天对金子杨的态度比对他温和,也比他亲切。怎么会这样呢,难道金子杨会魔法,短短几天,就让夏老彻底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子杨同志说,身处变革时代,争议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去争议,不去刨根问底。工作如此,同志关系也是如此,争议是会引发矛盾,没有矛盾,和谐从哪里来?我们要的不是阿谀奉承,不是你好我好的和谐,而是敢于较真的和谐,是硬碰硬中取得的和谐。子杨同志这番话对我启发很大,相信对你也一样有启发。”

刘名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如果金子杨真能这么想,那就证明他心里跟夏老的疙瘩解开了。这是件喜事,值得庆贺。过去两个人可是很闹过一阵子的,最紧张时,夏闻天还冲金子杨拍过桌子。金子杨呢,始终认为夏闻天过于偏激,不够温和,多年来已形成一股霸气。

现在看来,夏老身上的霸气是没了,他能把自己的霸气打掉,不容易。

不过刘名俭还是不明白,金子杨能主动跟夏老化解矛盾,跟冯培明呢?他们会不会……

这天刘名俭终是没能告诉夏闻天,周正群的问题已彻底澄清,所有疑点都排除了,只是省委庞彬来书记出于其他考虑,建议省委暂不对此事作结论,等孔庆云那边的调查结束,两起案子一起议。

消息及时传到了冯培明耳朵里。冯培明并不知道周正群去了春江,更没想到纪委会把周正群的案子挪到春江那边去办。

这不太正常啊,冯培明感叹着。庞书记到底唱的是哪出戏?这么想着,他很想打电话问问金子杨,可一想到金子杨最近对他的态度,心陡然就凉了半截。

他变了,这个人突然变得不可捉摸了!

一开始,金子杨还主动跟他通通气,告诉他一些跟案子沾边却又不违反原则的事。慢慢地,这样的机会少了,有时他实在耐不住,就将电话打过去,金子杨还能耐着心,听他海阔天空说一通,如果他问,也还能多多少少透露一些,如果不问,他也打几声哈哈,问一下他的身体状况,然后再很友好地把电话挂了。冯培明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不妥,金子杨忙,这点他不能否认,在这反腐呼声越来越高的年代,常委、纪委书记当然是最忙的。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比他这个政协主席要大。冯培明理解,毕竟他也是从常委、副省长位子上过来的,一线跟二线确实有很大差别。当然,他现在还不能说到了二线,不过政协嘛,怎么说也不能跟省委和政府比,他们是让工作催着,政协呢,很多的时候得自己找工作做。每每想到这一层,冯培明心里就会涌上一层莫名的失落、不安,甚至还有些许的恨怨,总之很复杂。怕是没有哪一个人,能心甘情愿离开那些催人忙的工作岗位,到一个相对清闲的岗位上来。清闲就是失落,也是老了的象征,嘴上尽管不说,心里,没一个不这么想。冯培明长长地叹了一声,就又把思绪拉回到金子杨身上。

他怎么会变呢,这变,来得毫无征兆啊!

意识到金子杨的变化,是在陈小染强中行他们几个接受完调查回到江大后。见路平没回来,楚玉良有些惴惴不安,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他不满道:“路平回不回来,跟你有什么关系?他是配合组织调查,又不是他自己出了问题!”批评完后,楚玉良那边是安静了,没想到有一天胡阿德突然找来,说是看望他。

说实话,冯培明很反感胡阿德这个人,本不想见他,无奈事先接到过来自省委的一个电话,也就只好硬着头皮见了。坐下不久,胡阿德就提起这事儿,口气比楚玉良还慌张。胡阿德如果不来,冯培明也就把路平这个人给忘了,胡阿德这般焦急地找上门来,反倒提醒了他。冯培明很纳闷儿,一个校办主任,犯得着这么多人为他着急吗?胡阿德走后,他打电话给金子杨,开门见山就问路平。冯培明的原意是想问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关注路平,没想到,这次他碰了钉子。

金子杨说:“老领导,有些话我不便讲,你也就别难为我了,我们都是受党多年培养的干部,自己应该以身作则。”

这是什么话嘛!他冯培明用得着金子杨来教育,用得着金子杨给他上党课?那天他真是气坏了,想也没想就说:“好,子杨同志,这堂党课你上得好,我冯培明大受教育。”说完,就将电话挂了。原以为金子杨会找个机会向他解释一下,至少也该主动和他通个电话。谁知,这成了他跟金子杨的最后一个电话。

变了,金子杨真的变了。

变的不止是金子杨一个,细一琢磨,冯培明就发现,他身边的人,无论班子里的,还是班子外的,都在变,包括李希民,包括万氏兄妹。这变化有时肉眼看不出来,但心里能感觉得出,而且很强烈!

蓦然,他想到了另一层,自己不是也在变吗?

冯培明心里猛地一震。

为什么会变呢?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省委书记庞彬来!

他忽然就记起庞书记跟他说过的一席话:“培明啊,我们应该不断检点自己,反省自己,有错误不可怕,怕的是执迷不悟。对共产党人来说,犯错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犯了,总结了,检讨了,后面的人就会汲取教训,让他们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也算是我们这些老同志的贡献吧!”

这番话是在省委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冯培明因为有人批评他在闸北高教新村工程中有求大求全、盲目跟风的倾向,在会上说了些牢骚话,会后庞书记特意将他留下,跟他作了一番长谈。

那时他没在意,现在想起来,这话意味深长。

冯培明想了很多,他不能不想。自从庞书记到江北后,江北看上去风平浪静,一切都很太平,但巨变在深处!

后来他想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春江那边的情况,刚走到电话机旁,电话自己叫响了,拿起一听,是春江一位下属的声音:“老领导,春江起风波了,刘名俭在暗中调查我们。”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