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西城区位于市区西北方,平原和山区、丘陵各占一半。早先平原地区湿地、河网密布,是江南市的储水盆和养鱼荡。近几十年这里填河造路、围荡建房,生态系统人为改变。过去从山上下来的雨水,湿地、河网储的储、泄的泄分工有序。现在水脉紊乱,一遇大暴雨积水找不到出路便四处蜂拥,上马路、进家门哪里方便去哪里。去年“天鹅”台风期间,西城区受灾最严重。这已不是头一遭,如果再不改变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地形地貌要改回去是做不到了,紧要的是不再让洪水冲下来或少冲下来,当前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建水库,拦洪蓄水,还能提高城市备用水保障天数,可谓一举两得。钱准备妥当,就等动员老百姓迁移,水库便可破土动工。

可难就难在征地拆迁。

纪云松交代了本组的任务: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水库大坝按期开工。

“这可是一块硬骨头!”皇甫柳莺提醒大家。

“有钱能使鬼推磨,多给点钱就是啦。”姚梦泉想当然说。

“一帮刁民,胃口大得很,再多的钱也填不饱他们。”冯秋涛对此类情况见得多。

“注意口气,别忘了子弟兵身份。”曹海耳朵似有过滤器,开玩笑的话一概不听之任之,遇到原则问题还像在部队一样较真。

“你刚转业,对地方复杂性不了解,接触多了会感同身受的。”冯秋涛摆起了老资格。

“现在老百姓难缠,我看得来硬的,请冯支队长出面,动用武警帮忙,看谁还敢不搬?”姚梦泉丢弃胡萝卜又捡起了大棒。

“乱用警力是违法的。”皇甫柳莺一口否决。

“20世纪下半叶天下第一难是计划生育,21世纪上半叶天下第一难是征地拆迁。”冯秋涛感叹道:“这难办的事全摊我们头上了!”

“人跟房争,房跟地争,地跟水争……争得连地球都神经了。说来说去还是人口太多,要怪只怪老人家脑子发热,多生了那么多人。”皇甫柳莺满意自己的思辨。

“柳莺处长,你这样联系起来看问题,我坚决反对!”曹海态度鲜明。

“我说的不对吗?”又遭曹海驳斥,皇甫柳莺很难堪。“你是计生委的,应该清楚计生委就是为擦这个屁股才设立的。”

“你用当下标准简单指责历史,我认为不公平。”

“历史就是让时间来检验的,难道不对吗?”

“历史总有自身的局限和无奈。我想,老人家当年之所以号召全国人民大生产,一定有其当时的历史需要。从我作为一个当过兵的人来说,当年蒋介石要反攻大陆,美国围堵封锁我国,苏联想扔原子弹,如果我国没有一定规模人口基数,如何捍卫国家安全?”

“可关键是这些都没发生,说明战略判断失误;而人口基数无限膨胀,又说明战略决策失误。”皇甫柳莺伶牙俐齿,不放过任何可以辩驳的机会。

“战争最后没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人口多也是原因之一,由此断定判断失误是不严谨、不科学的。人口政策的确有过失的地方,但全盘否定,我认为太过偏激。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利弊相生么。”

“祸就是祸,再怎么遮遮掩掩仍是祸。直到今天,我们还在遭受人口超生的罪呢!”皇甫柳莺判断事物的原则是非对即错,没有调和余地。

“改革开放让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对吧?”见皇甫柳莺点头,曹海接着说:“论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没有争议的原因,除了政策红利外,还有什么?”

“人口红利呀。”皇甫柳莺脱口而出。

“这人口红利是从哪儿来的?”

“……”皇甫柳莺憋红了脸,想不出如何回答。

见皇甫柳莺哑口无言,冯秋涛喜不自禁:“不服气,来比比试试呀,咱军转干部能人多去啦!”

“争论这些有什么用?还是动动脑筋,想想征地拆迁的事吧!”皇甫柳莺主动转移话题,以防在不利语境中越陷越深。

“据说各组还要排名,任务完不成无法交账。”纪云松好几次想打断他们,可一直插不上嘴,终于听见皇甫柳莺把话题转到正事上,便见缝插针:“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

“我没辙,听组长的。”冯秋涛把皮球还给纪云松。

纪云松说:“既然市里给各区下达指标,我们也来分分工吧,把征迁户数平分到人头上,实行定人、定责、定完成时间。”

“不行不行不行!”冯秋涛嚷嚷着反对,“纪处长,你把今年的活干完了,明年挂职干部干什么?总要留些给后人干干吧!还是一块干得啦,何必分工呢?”冯秋涛知道征地拆迁是难活,要是责任到人,这一年日子会非常难过。他又不是后备干部,何必吃这种苦!特别是这段时间股票行情忽冷忽热,一惊一乍,他早已由赢家变成了输家,因此必须随时掌握行情变化,该出手时就出手。

由于冯秋涛坚持“大锅饭”反对“包产到户”,加上另外两名经常迟到早退的挂职干部公然站在冯秋涛一边,真正理直气壮支持纪云松的就皇甫柳莺,纪云松显得蔫头耷脑,不知如何服众。

通过几天观察,曹海看出纪云松单兵作战写材料行,组织指挥带兵打仗毫无经验。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尤其还是六个老兵,纪云松根本不知怎么用、怎么管。不过,曹海发现这个年轻干部在主要领导身边工作,虽然有些娇气,但没有傲气,这次也是真心来锻炼的,只是经验不足。曹海决定帮他一把。

怎么帮?曹海既不是组长、副组长,有行政领导权;又不懂专业知识,有技术发言权,充其量普通一兵,还是新兵。其实,当曹海跟冬妹说“你老公什么时候不行过”时就已想好了施展身手的办法。

午休时曹海邀纪云松:“出去走走吧?”

纪云松很想跟大家融到一起,可不知什么原因,人家总拿有色眼镜看他,并不真心服他。见曹海主动邀他,便愉快应道:“好啊,出去透透气。”

他们沿着西溪河边的游步道,慢慢散步。

“是不是觉得我们这帮军转干部难管?”曹海认为没必要兜圈子,开门见山把令纪云松头痛的问题摆出来。

“主要是我没经验。”纪云松显得内敛,“不知能不能带领大家完成任务?”

“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一条心,即使再难总有办法克服的!”曹海为他、也为自己鼓劲。

“话虽这么说,可要统一思想真不像材料写写那么容易。”看来冯秋涛的那番话让他印象深刻。

“我倒有个点子。”

“曹舰长,你带过兵经验丰富,快说出来。”

“我建议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们都是党员,是党员就得讲党性,必须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这样便于统一思想,也便于你开展工作。”

“可不知组织部允不允许?”对上级没要求的事,纪云松没把握。

“党章有规定,我想组织部会同意的。”曹海底气十足。

“等请示组织部再定吧。”纪云松显得谨慎。曹海理解,秘书嘛,当然不能自作主张。

纪云松请示市委组织部,想不到部长高度重视。其他挂职单位也有同样不服管理现象,组织部正为此犯愁。现在有了这个不要成本、见效快的办法,组织部决定不仅各挂职点要成立临时党支部,面上还要成立临时党委,确保平书记提出“全程跟踪”要求落到实处。组织部希望西城区治水办先行一步,并要求一定要选好书记,可以由组长、副组长兼,也可由素质好的同志担任。

有了组织部的尚方宝剑,纪云松胆魄十足。他召集全体党员开会,民主选举支部书记。最终,曹海以七票赞成当选为临时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