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1)

大福在狭窄的城外小路上赶着小驴车,载着俩孩子往回走,一路走,一路回头打量这俩孩子,唉声叹气。刚刚看到这俩孩子在人贩子手里受苦实在是不忍心,一狠心就买了下来,可买了心里又不安起来,不禁自己嘟囔着, 你

说说,这是咋回事,去买粮食哩,买回来两张嘴。回去这还不杀了我?

听到大福说的话寄萍赶紧保证道: 伯伯,您放心,我爹爹可有钱哩,您刚才花了十一块大洋,我叫我爹爹还您二十二个。 大福笑道: 这孩子,倒会算账了。几岁了? 八岁。 转头又问子建: 你哩? 寄萍替弟弟答

道: 我弟弟六岁。 大福听后又不禁皱了眉头, 八岁、六岁。正是能吃的年纪。天哪,回去怎么说? 伯伯,我会给我爹爹好好说的,我爹可有钱哩。 可大福已经不理她了,愁眉苦脸的,一个人在那里嘀咕, 就说白捡的?不

行不行。这年头,有病啊捡两张嘴?再说,十一块大洋上哪去了?就说掉了?不行不行。一掉掉十一块大洋还不叫她吃了我?下馆子了?不行不行,长个什么肚子啊能吃进十一块大洋去?下窑子叫鸨儿坑去了?天,王大福,我看你是不

想活了......

寄萍搂着弟弟,听他在那里嘀咕,不由得嘻嘻笑起来。大福被两个孩子的笑声拉回了魂: 你这丫头,笑什么哩? 伯伯,您怕谁啊? 寄萍问道, 我怕谁?我谁也不怕。唉,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两个小东西?天哪,图了啥

呀。

说着话驴车拐进了一条不宽的巷子,两侧一溜全是店铺,间或夹杂着几户住户的大门。店铺以铁器居多,另外还有饭馆、杂货铺之类。地面是青石板的,这儿那儿,有泉水从石板缝里冒出来,顺着石板缝汨汨地流。

车子顺着巷子往前走,大福还在一个人嘀嘀咕咕,子建则发现了新大陆, 姐姐,你看,地下冒水哩。 寄萍也好奇地看着: 怎么回事?哪里漏了? 见到两个孩子那么惊奇大福说: 真是少见多怪。那是泉水,从地下冒出

来的。 寄萍大悟,对子建: 你忘了,爹地说过,济南是泉城呢。

两边铺子里的人见了大福纷纷招呼,看样子,大福是个好人缘。 大福赶集回来了? 咦,这哪来的俩孩子啊?赶集买回来的? 大福赶快地: 可不敢胡说。 大福,家里来客了,晌午还得多要二斤馍馍。 大福爽声道

: 你就家里拿去吧。

大福家开一个馍馍铺,是那种前店后厂模式。前面临街的屋是作坊兼营业房,后院有一间没门的小屋,小屋里是一盘磨。后面还有几间房,就是他们的住处了。在小屋的另一边,有一个棚子,是拴驴的地方,里面有喂草料的槽

子。看上去,这是所谓的小康之家。多了没有,自给有余。

这院子里,应该还有一条小水沟,泉水就从水沟里汨汨流过。水沟上平常盖着青石板,用的时候,把石板掀开就能从里面打上水来。大福一家吃饭、蒸馍、洗衣全用它。

此刻,又一锅新馍馍出笼了,王大福的老婆,三十来岁的女人洪喜娘觑着眼睛,一下子把巨大的蒸笼掀起来,一大笼馍馍露出来。是济南特产的高桩馍馍,一个个又细又长,油光发亮,一看就很好吃的样子。

洪喜娘面相刻薄,比大福小很多,看上去是个厉害又是非的女人。此刻,她喜孜孜地看着一锅馍馍,一边往萝筐里捡,嘴里也不闲着。

哪辈子造了孽哟,嫁给了这样一个死老头子。吃饭的时候一个赶仨,干活的时候见不到他了。好,好,好,叫他去买粮食,他正好有个机会上外面逍遥去,我看他什么时候回来,我看他回来的时候还吃饭不......

正嘟哝着,门口有声音响起: 婶子,拿馍馍。

洪喜娘赶快放下手里的活,满面春风地迎上去。来人是个青年,扎一个涂满了煤灰的围裙,脸上也抹着煤灰,看样子是从铁器铺里直接过来的。洪喜娘笑眯了眼,边往外走边说道: 来了来了。二乖,干到这会儿了,还没歇着

呢。回去和你娘说说,别挣钱挣迷了,孩子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