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十二月中旬,跟PMDA的事前面谈正式举行。

地点在地铁国会议事堂前站步行几分钟的霞关某大楼内。出席人员有一村、樱田,以及佃制作所的佃、山崎、立花和加纳。

事前面谈的约定时间是上午十一点半,也就是还有五分钟。

他们被领到一个房间,窗外就是冬日晴空下闪闪发光的霞关大楼群,可是佃现在无心欣赏景色。就连身为医生,已经有过数次面谈经验的一村,也只顾着紧张地盯着资料。

“各位久等了。”

八人准时进入房间,众人交换名片。

领头的审查员名叫山野边敏,看起来四十出头。而顶着专员头衔的负责人全都是年长男性,证明一村说的没错,这些都是医疗器械厂商的前从业人员。

“那就请你们开始说明吧。”

负责主持面谈的人名叫泷川,可能是这里年龄最长的。虽然听一村说审查成员最近变得更配合工作了,但不知为何,泷川那张黄鼠狼似的脸和看过来的目光给佃留下了截然相反的印象。

一村开始简明扼要地说明人工瓣膜研发的意义和现状,他的讲述流畅而清晰。待一村介绍完自己根据临床经验提出研发计划,并推进到实验阶段的过程后,换上樱田就新素材开发方面进行简单补充。如此一轮介绍结束后,山野边敏开口道:“感谢两位的说明,情况我基本清楚了。”

下一个流程是提问交流。审查组提出的问题都很基础,没有让绷紧神经的佃感到危机。

这样应该能顺利完成吧,就在他产生这个想法时——

“这些基本问题都没什么问题啦。”

一直默不作声的泷川突然提高音量说道。他把老花眼镜摘下来,将笔放到分发给审查组的资料上,目光冷冷地扫向佃一行。

“我冒昧问一句,参与这项研发的当真只有在场几位吗?”

“您的意思是?”

一村不明其意,便问了一句。

“我只是在想,这样真的没问题吗?”泷川道出了疑问,“想必各位都知道,这种医疗器械必然伴随一定的风险。我担心的是,万一出了什么事,仅靠你们几位能不能承担得了这个责任。且不说北陆医科大学了,樱田先生那边不是个创业公司吗?而佃制作所也只是大田区的中小企业,不怕直说,这简直是吹一口气就能掀翻的规模嘛。以这个家底去研发医疗器械,负担会不会太重了?”

泷川的语气越来越不客气,最后直接用下巴指着桌子另一头的佃等人问道:“不是吗?”

“目前能否请您先不考虑失败赔偿等事宜呢?”一村说。

“老师,那怎么能行呢?!”他的态度愈发不耐烦了,“我认为,医疗器械的研发者必须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尤其是四类器械更是如此。这可不是一般的中小企业能轻易拿出手的东西。”

听到这种把人看扁的话,佃差点儿要出言反驳,最后还是忍住了。他虽然生气,但不能图一时口快毁了这次会面。

“樱田公司目前正在研发的新素材,是正在申请专利的尖端技术。”

面对泷川毫无礼数的责问,一村没有表现出愤怒,而是依旧充满诚意。

“佃制作所则是一家能够为帝国重工的火箭发动机提供阀门的技术型公司。两家企业规模虽小,但都拥有大企业可能都难以媲美的技术实力。我认为,正是这样的公司才适合研发临床需要的高新医疗器械。请您理解。”

“那就把详细财务报表拿出来啊。”听了一村的说明,泷川嗤笑道,“在提医疗器械审查之前,能把这两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告诉我吗?你们都没有公开股份吧?就算跟我们说这是好公司,我们也无从考证,而且连公司名称都没听说过。不如先从‘体检’开始,再谈其他吧。”

泷川一只手拎起发给他的资料,不屑地说:“这种东西,只要想做,什么人都能做出来。审查的本质啊,就是在做某件事之前,先考察是谁在做事。”

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片尴尬的沉默。

佃和他带来的四个人不知从何插嘴,只好保持沉默。

组长山野边敏一脸僵硬地听着,并没有说什么。

看来,这个泷川虽然只是专员,在这个组里面却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他们毫无办法。PMDA的事前面谈就在这样的气氛下结束了,连修复裂痕的时间都没给他们留。

“不是说他们很配合工作吗?”离开PMDA所在楼层,来到同一座大楼内的咖啡厅坐下之后,山崎问了一句,“那个泷川专员的态度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佃深有同感。

“真抱歉。”一村说。

“不,不应该老师您来道歉啊。”佃抬起右手说,“我认为您的讲解非常精彩,同时也很气愤这么好的讲解竟然都白费了。”

“我也有同感。”

樱田很不甘心地耷拉着头。由于事前格外紧张,此时佃感受到了令人格外不快的疲劳。山崎在他旁边一言不发,表情十分不爽。立花脸上则是毫不掩饰的震惊。就连加纳都意志消沉,表情阴郁得很。

“那个叫泷川的专员,比组长山野边敏审查员还威风啊,这也太奇怪了。”山崎愤愤地说,“他的经验真有那么丰富吗?”

“肯定不是。”加纳断言道,“要是他真的经验丰富,就不会那样说我们了。”

佃认为她说得很对。

“老师,这下怎么办?您说这事能顺利吗?”

樱田已表露出了明显的焦躁。

“这还只是第一回合啊。”一村鼓励道,“今天虽然称不上平稳起步,不过既然如此,我们也只能迂回前进了。”

“您有具体对策吗?”

樱田目光急切,透着豁出去的神色。

“我已经向学会刊物提交了国外的人工瓣膜中没有适合幼儿的尺寸,而日本国内这方面需求量很大的论文。只要那篇论文刊登出来,赞同这项事业的人肯定就会增多,声音大了,PMDA必然也无法忽视临床对人工瓣膜的需求。”

佃心想,这条路子确实很迂回。同时他也感觉,如果非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岂不是证明PMDA内部存在结构性问题,或是人的问题吗?而应付那个问题的工作,最终还是会落到他们头上。

那些不以需求和成本作为判断标准,一味讲究自保和脸面的人最不讲理,也最难伺候。

这个审查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还是为了个人的升迁?

如果只讲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实验数据也就罢了,公司规模大小其实跟产品的性能没有任何关系啊。

只要那个人一直负责审查,这个项目恐怕就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重头再来吧。”

佃对樱田的话点点头,心中逐渐扩散的阴云却再也无法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