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鉴宝专家王大山早早来到了节目现场,和节目的很多演职人员开始了寒暄,对于同来的四名鉴宝专家来说,王大山是个异类。虽然节目离开始还有段时间,而他每次都要特意早来一会,感受现场的气氛。

王大山来源于民间的古玩收藏协会,没有什么大学的学历,也没有任何与此有关的专业背景,唯一可以当作他在这行立足的资本的是他50多年的古玩买卖经验。即便是在“文革”时期,王大山也敢在暗中收购古玩,而在改革开放后,他凭借这些宝贝大发了横财。之后,王大山却很少再做古玩收藏,而是改了行当,做起了古玩鉴定师,在这里他找到了新的快感。因为他的名声让他一夜之间变成了中国可以左右古玩价格的少有的几个专家之一,只要他说这玩意儿是老的,这东西就算是打上了真品的烙印,价值上升得比坐火箭都快。

王大山先是见到合作多年的主持人霍藿,其实几乎每个月他们都要见上几次,可是王大山还是热情地跟霍藿握手,亲密得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

“王老师,不知道这次又会出多少件好东西?”霍藿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

王大山并没有回答霍藿的话,而是一屁股坐在了鉴宝的专家席上。

T市虽然不大,但是深处中原内地,又靠近商朝故都殷墟,所以电视台对这里能出现宝贝的期望值极高。为了提高收视率,这期节目准备做力度很大的宣传,所以节目的背景和布局比起前面的节目也都特意做得精致了许多。就连摆放在了现场的桌椅家具,都换上了近年来升值很快的红木原料制作的。

王大山半天没有回答霍藿的问题,只是坐在椅子上仰天望着天花板,看着刺眼的灯光,他却眼睛不眨一下。他正是凭借这双眼睛让他拥有了现在的财富和地位,这让许多人相信,这是一双有魔力的眼睛。

“其实我一直很期待那件东西能来!”王大山突然对霍藿说道。

霍藿好像已经放弃了对刚才那个傻傻的问题能有答案的可能性,所以对王大山的回答他也颇有些意外,条件反射似的问道:“哪件东西?”

“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来过这里,那时在这里确实见过一件好东西哩。”

“哦,是什么东西呢?”

王大山笑着摇摇头,说道:“其实是什么不重要了,关键是那样的东西是不是还在这个世上,也许那真的是天上的东西,有缘人能看上一眼就无比幸福了呢?”

霍藿作为资深的主持,向来不向嘉宾询问他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因为那样可能会影响节目效果,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场面。即便是在舞台上难为嘉宾的问题,实际也都是他们在台下就和嘉宾沟通过的。而且向来霍藿都不会在台下把一些嘉宾不愿回答的问题勉强让他们做出回答,因为这些问题很可能把自己也引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去。特别是面对这些跟古董打交道的人,霍藿知道他们说的话都是云里雾里,好像每句话都充满了玄机。

“呵呵,希望您能如愿吧!真的看到了好东西,您可不要吝啬,一定要把他的历史介绍给我们哦!”霍藿说起了客套话,想要赶快结束和王大山的对话,因为节目的录制马上就要开始了,他还要花时间冷静一下,想一想预先设定好的解说词。

王大山笑道:“一定,一定!”

这时,节目剧务拿上了几本厚厚的彩印的艺术品名册,是刚刚把这次要参与节目的古玩,拍照汇集而来的,当然有少数的字画,由于拥有者怕电子射线会伤到古画,而未能允许拍照。王大山从剧务手中接过一本,翻开了名册,他并没有多大兴趣来观看这些艺术品,虽然把他们拿来的人都想让其成为数百年前的真品,可是王大山知道这里边的大多数只是用来给少数的真品作陪衬的。

现场都是些忙碌的身影,又没有什么业内的熟人到场,所以大致地翻阅这份名册来消磨时间,算是王大山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现场的人很多,也不能让人看出他对这些艺术品不屑一顾的态度来,所以要简单观看,而且要表情凝重地去看,这是王大山必须要做出的表情。

霍藿就站在王大山的旁边,他总是想通过接近这些专家偷学几招。当然,好像几年下来自己没有什么进步,凭自己的眼力还是难以判断出真品还是赝品来。不过,霍藿看人比看这些古董要多得多,他突然觉得王大山的眼神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紧张眼神,似乎他所有的肌肉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霍藿顺着他的目光往下观看,名册的那一页照片里是一个不精致的瓷瓶,虽然霍藿看不出年代,但是,照片下边写着D213号。这是电视台鉴宝节目对于物品的编号,只有编导等极少数人看得懂编号的含义,D类就是根本进入不了节目录制的艺术品。

可是,王大山口中却开始喃喃说道:“它终于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