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绝

这三月里大约是女学最松泛的一个月了,上巳节之后,跟着又有寒食节、清明节,清明扫墓、踏青自然要休学。等卫蘅她们安下心来念书的时候,已经是三月末了。

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让新进来的女学生开始拉帮结派。如今的女学大概也就三个大派,彼此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第一派自然是公主、郡主派。她们身份尊贵,都是宗室贵女。大夏朝有规矩,王爷不得结交大臣,这是为了防止宗室叛乱,毕竟都是皇家的血脉,难免有些心大的王子皇孙。因这个原因,郡主一系也就和其他贵女的圈子没有相交之处。公主远在高墙内就更是没有交集了。便是在女学里,也不怎么来往。

第二派就是隐隐以卫萱为首的勋贵达臣府里的贵女圈子。之所以说是隐隐以卫萱为首,那是因为周月娥在这个大圈子里又额外组织了一个没有卫萱的小圈子。

第三派便是没有家世的小家碧玉派。

这第三派实在有些意思,以往都是作为贵女的附庸,可是自打魏雅欣来了之后,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短短时日就将一盘散沙的贫家女聚集到了一起。这些女子虽然出身不够尊贵,但是这样的条件下还能考入女学,都是极有才华和本事的人。聚集到了一起,还真让人不能小觑。

卫蘅倒是佩服魏雅欣这种另立山头的勇气,向世人展示了她不慕虚华,富贵不能淫的品行,仿佛梅花一样,出自苦寒却独自傲岸。

女学里的夫子、教仪对魏雅欣也是另眼相看。今日晨练时,甄教仪更是让魏雅欣也去到了最前面领头,还赞叹魏雅欣是她见过的最努力的女学生,让大家都跟她学学。

卫蘅和魏雅欣的课有许多重复的,比如琴艺。

女学里教琴的夫子是鼎鼎有名的孤鹤先生。孤鹤是他的号,是在他妻子去世后取的,而他成名也是在他妻子去世之后。

不过,大家若是以为孤鹤的琴艺会因为妻子的离世而陷入抑郁悲愁里,那就当不起他“琴先生”的美誉。

上第一次课的时候,这位琴先生就用他通透的琴艺将一众心高气傲的娇娇女全部压得心服口服了。

前儿孤鹤教了一首新曲子,指法繁复无比,更有奇崛高昂之处,若是圆转不如意,琴弦十之八九都可能断。

今日孤鹤叫琴室里的五十几个女学生一同弹奏,卫蘅抬头看了看前方闭目养神的夫子,很怀疑这么多人一起弹他能听出个什么来。

但是偏偏孤鹤还真是就听出来了。

一曲终了,孤鹤换换睁开眼睛,眉头微微皱起,“你们这几十人里,唯第三排四列的女学生琴音高低转换最如意。”

琴室里所有的人顿时齐刷刷地看向了那人。

“你叫什么名字?”孤鹤问道。

“学生魏雅欣。”魏雅欣双手互叠放在眉心行礼。

所有看向魏雅欣的女学生的眼睛里都充满了羡慕。孤鹤先生在女学里可是出了名的高傲,有些女学生跟着他上了四年琴艺课,也不敢说能叫孤鹤先生叫出她的名字来。

黄字班的女学生里,孤鹤只称赞了魏雅欣一个人。

接下来孤鹤又一一评点了女学生们的琴艺,听得卫蘅一愣一愣地,心道真不愧为女学的先生,他的耳朵也未免太灵敏了一些。

当孤鹤按照次序点到卫蘅的时候,却只说了一句话,“你,不要再碰琴。”

当时卫蘅全身上下的血就一股子全冲到了脸上、头顶,险些没晕了过去。她便是再不济,也从来没有这样被先生羞辱的时候。

何况,卫蘅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前头好些人被孤鹤骂得狗血淋头,也没说不准再碰琴的话。而且,别的不提,单说她的指法,卫蘅觉得自己绝对是最熟练的几人之一。

卫蘅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才控制住自己不糊孤鹤一脸。

孤鹤倒好,点评完之后,连解释也不带解释的,越过卫蘅直接开始点评下一个女学生,让卫蘅说话的机会也没有。

一直到下学时,卫蘅都还羞愤得抬不起头来,心底充满了不甘,她就不明白自己是哪里得罪了这位孤鹤先生了。

卫蘅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匆匆走到孤鹤的屋子外,将鞋放在台阶下,在门外行礼道:“学生卫蘅求见孤鹤先生。”

片刻后,小童便出来请了卫蘅进去。

卫蘅恭恭敬敬地跪下,额头枕在地上相叠的双手上,对孤鹤行了最恭敬的弟子礼。

“寻我有何事?”孤鹤简直是明知故问。

卫蘅道:“今日琴课,先生嘱学生不得再碰琴,学生苦思不解,还请先生释惑。”

这话卫蘅说得有些心高气傲,孤鹤如何能听不出来。执礼虽恭,可心里却一丝尊敬之意也没有。

“你是否觉得你指法精妙,胜出众人,所以不服气我的话?”孤鹤问。

卫蘅的确是这样认为的。她的琴艺不高,所以曾经下过死力去练习,后来虽然多弹箜篌,但是琴技其实一直没有松懈下来。弦乐相通,她能在箜篌上拿下梅花络子,在琴艺上自然也不会太差。所谓的琴艺不高,那是和卫萱相比,比其他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卫蘅知道孤鹤的性子,孤僻而通透,容不得绕弯子、耍心眼,因而老实道:“是,学生的确不忿。”

孤鹤看着卫蘅的眼睛里光芒一闪,倒是没想到卫蘅说话这样光棍,也不遮掩地就承认了,还不算没救。

“听说你的箜篌弹得还行,随便谈一曲我听听吧。”孤鹤道。

卫蘅没想到孤鹤会有这样的要求,有些为难地道:“学生身边没有带箜篌。”

孤鹤朝服侍他的琴童看了一眼,那琴童就转到隔壁,捧了一具小箜篌过来。

这把小箜篌制得十分古朴典雅,没有任何装饰,若非脊上刻着三个小小的字,“顾清源”,真让人难以想象,这具小箜篌竟然是前朝箜篌制作大师“顾清源”亲手所制。卫蘅顿时有些激动起来,这就像爱剑的人看到莫邪、干将,爱琴的人看到焦尾、绿绮一般,而卫蘅独爱箜篌。

当下卫蘅也不客气,一辈子能用“顾清源”制的箜篌弹一曲,真是什么都值了。

这一曲卫蘅可以算是弹得极为用心,比当初女学的入学考还用心。

结果一曲终了,孤鹤居然对着那小琴童说:“把这具箜篌拿去烧掉。”

当时卫蘅就呆了。

而那琴童也真是听话,果然拿了箜篌就往外去,在卫蘅还没从打击中反应过来时,那箜篌就已经扔到了烧水的炉子里。

卫蘅尖叫一声,再顾不得什么身份、什么贞静,一下子扑到那炉子里,将“顾清源”的小箜篌抢了回来,就这样木质的小箜篌也被火烧黑了一小块。

卫蘅的手碰着火了,十分疼,但这完全比不上她的脸疼。若说孤鹤让她今后不许碰琴的话已经是沉重的打击,那么在她弹过这具箜篌之后,孤鹤却要烧这具箜篌,那对卫蘅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了。

“先生这是作什么?”卫蘅很少落泪,但是此刻却忍不住又委屈又羞惭地落了下来。

孤鹤扫她一眼,卫蘅的手就忍不住抖了起来。孤鹤打人脸的手段还真不是一般的高杆。被她卫蘅弹过的箜篌,居然只能落到被烧掉的份儿,且还是如此珍贵的顾箜篌。

卫蘅虽然一时在气头上,可很快脑子就转过了弯,孤鹤和她无冤无仇,明显是看出了她在乐艺上的毛病,才会这样对她,如今只是看孤鹤肯不肯指点她而已。

卫蘅将顾箜篌恭敬地放到旁边的小几上,再次跪拜在孤鹤面前,以额碰地,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请先生指点学生迷津,叫这具箜篌不至于落得火烧身亡的下场,也叫学生有一天能配得上这具箜篌。”

孤鹤沉默了良久,沉默得卫蘅的心都凉透了,这才开口道:“无论是琴,还是箜篌,于你来说都不过是争名的东西,真是玷污了这乐器。你性子好强,便是弹出世之曲,琴音里也几多杀伐铿锵。你自己不察,偏偏还卖弄指法,是不是觉得曲子不奇崛诡异,就显不出你的本事来?”

这还真是被孤鹤说中了卫蘅的心,她素来不爱弹简单的曲子,越是复杂艰深的她就越是喜欢。

“乐是明心清神之器,使人听之能有裨益,这才不枉乐之本心。我只是可惜你一双天生操琴的手,又是这样天赋,竟然自污于心。”孤鹤道,这话虽然骂得重了些,却也说明了为何那么多人弹琴是为了争名,而他却偏偏只挑卫蘅出来骂。

卫蘅的确生了一双天生就该操琴的手。手指纤细修长,关节分明,从指根到指尖,渐渐变小,仿佛春笋一般,洁白细嫩。指甲光洁、透亮,粉里透白,生得细细长长,仿佛珍珠的光泽一般。

孤鹤将卫蘅骂得那样难听,完全是怒其不争,是在可惜卫蘅的天赋,而卫蘅自负了得,却独独不知道,原来自己在琴艺上竟然还有天赋。

“求先生指点迷津。”卫蘅诚恳地再次磕头。

“也罢。你若想我指点你,先听一年的声音再说。”孤鹤道。

卫蘅还有一丝不解,但孤鹤显然已经没有继续说话的兴趣,挥了挥手,就让童子送她出去。

卫蘅坐在马车上想了良久,才琢磨出一点儿孤鹤的意思来。这一年她不能碰乐器了,得先学会听声音。若是听不好,一年以后,孤鹤先生自然也没有心思再搭理她卫蘅。

所以这是孤鹤对卫蘅的考验,卫蘅握了握拳头,为了那柄顾箜篌,她也一定会通过考验的。

听声音,有太多的选择了。人声、车声、风声、雨声、山泉之声、花开之声,声声动人,听者却须有心,才能听出其间的奥妙与声声的不同。

马车从闹市走过,卫蘅这次没有走神,反而竖起了耳朵听外头的声音,一开始吵吵杂杂,让卫蘅听着实在不耐烦,她深呼吸三口,越发运足耳里去听,这回不仅听到了小贩在沿街吆喝豆腐脑,仿佛还闻到了香辣豆腐脑里来自蜀地的特有的豆瓣香,从木桶里舀起来时,冒着腾腾的热气,小贩抓了一把葱花和腌大头菜碎撒上去,红的、绿的、黄的,卫蘅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这一路上,卫蘅颇有新体会,其实这用耳朵听到的世界,加上脑子里的画面,倒是比掀开帘子看到的画面,更丰富多彩一些。

每一种声音都带着特定的情绪和情景。

卫蘅模糊地抓到了一点儿孤鹤的意思,但是还不完全明朗。上辈子卫蘅在女学没学过琴,这是她的弱项,那时候她的心脆弱得仿佛春天里的浮冰一样,轻轻一碰就碎了,哪里会去自寻其辱。

卫蘅甚至怀疑,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上辈子,她没准儿一回家就得找根绳子吊死不可。

孤鹤的背景已经交代过了,老婆死了之后,年纪大了才出名的。孤鹤是他的自号,孤者孤独,孤僻,鹤是情深专一的动物。他的性格也可以猜到一些了。在明师太心里,但凡艺术搞得出神入化的,多半心性也和普通人不同。他对卫蘅的确过分了一些,但是孤鹤本来就不像平常人一样考虑各种事情,也没有顾忌卫蘅的心情,他只是惋惜而憎恶卫蘅这样暴殄天物。

大家也看出来了,如果孤鹤不是有心指点卫蘅,根本不可能拿出顾箜篌来,随便拿一把不就好了,卫蘅扑过去救顾箜篌的时候,孤鹤就看出了这个姑娘的潜质了。

至于魏雅欣,对孤鹤来说,资质一般的学生当然要鼓励教育,而对卫蘅,他是有很大期望的。上辈子卫蘅也有这样的手,这样的指法,为什么在琴艺上她还觉得自己一般,那就说明,好好跟她说没用。她需要一次顿悟。当然孤鹤这样不在乎小女孩能不能承受也是过火了的,不过在他看来,那是这点儿挫折都受不了,那又何谈下头的事情。他也是在妻子之死这样的打击下才领悟的。反正大家不要用平常人的心去想孤鹤就对了,咔咔。

当然这是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