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官僚

11月13日 星期二 通讯员送来一摞报纸,里面夹带着两封信,一封是市人大的信封,拆开一看,是市人大亢主任转来的省人大一位领导的信,这位领导写道:

亢主任:

你市三家沟的移民来找我了,他们为日月霞工程已经奉献了小家,据悉你市移民部门又把个小小的三家沟肢解了,把个祖祖辈辈在一起生活的农民拆散了,我很同情他们的境遇,望你与人大能发挥自身的影响,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满足三家沟人的要求,农民苦呀……

亢主任只是在这封信的眉批处写上了几句话,请我对三家沟移民的要求给以考虑。

话不多,信不长,却使我十分不安,甚至于燃起一股无名的闷气。事情往往是这样,许多事情,上一级领导打了招呼,虽然不是硬性指示,可是不容你不去反复考虑,不容你不对已做过的决策进行反思,尽管这类招呼多是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发出的。我想,省里的这个领导肯定不知道安置村不愿划给移民土地的事情,倘若东天村去找他说情,他是否再给市里写封“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满足东天村不予划地给移民的要求,农民苦啊”的信笺呢?

我将这封领导的信放进了抽屉,就打开另一封信,是平原乡的10名居民组长联名写给我的,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

自从他们这个乡安置移民以来,各村的局面总是不太安稳,重要的原因就是划地问题。每次给移民划出耕地,就像割肉一样弄得村里疼得撕心裂肺地叫喊;每次土地划出去后,村支书和村长就落了一身腥,尽管还能维持在村官的位上,但骂名是落定了。最难受的还不是村官,是居民组长。居民组长是直接接触农民的,划地的事是他们一手操作的,土地是他们丈量的,所以农民都认为这地是他们卖给移民的,就用各种法儿报复他们,有谩骂的,污蔑的,半夜间砸住房后墙玻璃窗的,往自留菜地里投放农药的等等,弄得一些居民组长干脆辞职不干了。也有那心理素质尚好、又很有个性的居民组长,不大在乎这种报复,心想,这是误解,划地的事怎能是一个小居民组长做得了主的事呢?可是,农民并不理解,你愈解释他愈疑惑,乡里也不想把矛盾升级,就采取外科手术手段,干脆把居民组长撤换了,这样,农民的气就慢慢消了,村里就趋于稳定了,居民组长却做了“替罪羊”。这封信中说,每次划地结束后,就有百分之八十的居民组长做了牺牲品。他们最后写道,希望领导重视这个现象,能否为在最底层的居民组长说说公道话……

看罢这信,我突然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

一次战役中,曹操的军营粮草发生恐慌,一时接济不上,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秔向他请示,咋办?曹操道,把大斛换成小斛供粮,不就节省许多。仓官王秔照办。可是,小斛替代大斛放粮,虽然其数未变,量却明显减少,士兵哪里吃得饱?一时间,军中乱了,纷纷讲,丞相欺人太甚!矛头直指首脑人物,大有军心哗变之势。曹操就唤来仓官,说:“王秔,借你一物用用,不知可否?”答曰:“何以不可,不知丞相要借鄙人何物?”“你的头!”“鄙人没犯罪啊!丞相何以杀我的头?”“你当然没罪,可是,若不砍掉你的头,军心就要大乱,战争就要失败啊!”接下来,曹操又给予仓官十分实惠的许诺,他死后官方当照顾好他的家人、妥善料理后事云云。王秔欲要理论,曹操早呼刀斧手推出王秔一刀斩讫。

当日,粮官的头颅就挂在军营的光天化日之下,并有文字说明,克扣粮草的罪魁祸首,即此粮官也,为严肃军纪,以平民愤,已将其人绳之以法,斩首示众矣!曹操可谓政治家,若是一般人物处理已经酿成了如此气候的矛盾,多是采用雕虫小技之手法,哪有曹操的大手笔呢?政治,一门深奥莫测的学问,可惜许多做政治工作的人物,尚还不懂政治哩!眼下最关紧的是要按时按量地完成移民任务,这是政治。至于谁当村长,谁做生产队长,算什么问题,换言之,那事一点也不重要。相反,若纠缠于如此细枝末节的鸡零狗碎之中,它会使你坠入深深的泥潭,永远也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