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李凯朋的死,在承新,在全国都引起了震动。堂堂市委书记,不明不白地自杀了,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虽然市政府已经派了武警对李凯朋曾经的住所进行了把守,各路记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还是白天晚上地在四周转悠。一些闲着没事儿的承新居民,也对着李凯朋曾经的窗口指指点点。

几天之后,承新市委书记莫名自杀的消息就传遍天下了。在网上一搜“承新”,关于承新的各种新闻便是铺天盖地,连唐艳群、何书林、姜义军、林家辉、景丽然、董令田、杨锦山等人的传说和新闻也比比皆是——

何书林——史上最奢侈的女贪官

巨贪丑女唐艳群凭什么敛财过亿

卖身赚钱的小科长姜义军

林家辉——背靠大树作恶多

揭开承新第一大开发商景丽然的面纱

财神爷叶士民的丑恶嘴脸

色胆包天的财税办主任董令田

承新法院院长杨锦山迷恋官场小说

……

承新成了颠簸在风口浪尖的一艘小船。

它的航向在哪里?

坐在办公室里的陈之行移动着手里的鼠标,浏览着各大网站关于承新的报道,眉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

他特意看了一下关于杨锦山的帖子,发布人署名为“法院职工”。当然了,发帖子的到底是谁,只有发帖人自己知道。“法院职工”,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

对于杨锦山,陈之行早有了解。

陈之行刚到承新不久,李凯朋就和他说起过杨锦山,话题源于承新法院一把院长谢力强的辞职事件。谢力强提出辞职的时候,刚满52岁。他找李凯朋谈了两次,话很少,但是决心很大。谢力强是承新司法战线的老兵,业务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为人厚重刚正,深受职工爱戴,按理说,他是没有理由辞职的。而当李凯朋让谢力强说明辞职的理由时,谢力强却总是以一句“岁数大了,身体不好”来搪塞李凯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凯朋就把疑问跟陈之行说了,同时也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陈之行。李凯朋的猜测是,谢力强的辞职跟二把手杨锦山大有关系。李凯朋和杨锦山接触过几次,加上有关人员的反映,对杨锦山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李凯朋眼中的杨锦山——狡猾贪婪,浑水摸鱼,有着不可告人的腐败行为,急需严查到底。

陈之行为此主动找了谢力强了解情况。

谢力强在陈之行的办公室里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共也没说几句话。他强调自己身体不好,希望能卸甲归田,颐养天年。

才52岁的人,就颐养天年了?

谈起杨锦山,谢力强则一言不发,至多只是深深地叹口气。

陈之行对谢力强笑了笑,说:“老谢啊,你是信不过我吧?”

谢力强抬起头看了一眼陈之行,又把头低下去了,好久,才颤动着嘴唇说:“陈书记,您别多心,我只想快点离开法院,安度晚年生活,我希望组织能成全我……”

从谢力强的叹息和沉默中,陈之行彷佛已经看到了谜团背后的真相。从那以后,他对杨锦山的关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叶士民、杨金来、董令田都是承新纪委将要打击的腐败对象,网上的帖子是不是会干扰办案呢?

网上的传闻大多有添油加醋之嫌,但关于杨锦山喜爱官场小说的细节却是真实的。

两个月之后,当纪委的工作人员对杨锦山宣布双规时,杨锦山死活不肯走出他的办公室。他自己很清楚,办公室是他的藏污纳垢之地,办公室里的很多东西都是隐蔽的,一旦昭示天下,他的绝密隐私就彻底暴露了。

走进杨锦山的办公室,先看到的是一张很大的老板台,老板台后面是一面大书架,书架里整整齐齐地摆着五六百本书。在书架最显眼的一层,摆满了近年来风靡一时的各种版本的官场小说。读官场小说,是杨锦山的癖好。只要有最新的官场小说上市,他必会在第一时间购买一本,之后细细研读。

书架的第五层,有一尊玉观音。玉观音为和田玉所制,精工细雕,十分精美。身为党员的杨锦山每年都去不同的寺庙捐香火钱。据景丽然说,有时候他们会一起去寺庙,杨锦山的香火钱自然也要由她买单,最多的一次捐了3000元。

杨锦山的铁皮卷柜里,有两把小口径步枪,子弹189发,各国产的伟哥和几包催情苍蝇粉。当然,现金、购物卡和存单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三样加起来数额有52万5千元。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在一个档案袋里,装着厚厚一摞,三四十张女人的下体照片。每张照片后面都注明了女人的名字,其中有杨锦山的情妇“孙琳”和“王晓莹”。

杨锦山在司法系统多年,自然知道销毁证据的重要性。面对纪委办案人员,杨锦山沉默了好久,之后,说了一句:“拜托各位让我准备准备,明天一早,我就跟你们走。”在遭到办案人员的拒绝后,杨锦山就故意瘫倒在地,不肯起来。

办案人员和杨锦山周旋了一个多小时,杨锦山仍然不肯起来。实在没办法,陈之行就让一个同事去附近的医院借了一副担架,硬是把杨锦山抬下了楼,抬进了市纪委的面包车。

叶士民、杨锦山、董令田、郑伦等人先后被双规,他们的犯罪是承新市继12.23大案之后的又一个重大违法违纪腐败案件,代号为“8.17”案。

12.23案和8.17案历时近三年。

三年中,除了12.23和8.17案,承新市纪委在中纪委、省纪委的支持下,还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824件,其中大案要案616件,处分党员干部2172人,全市平均每2天就有3名党员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平均每周就有1名县(处)级干部受到查处。全市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三年后,承新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50亿元,比三年前增长了46%,三年中平均增长14.5%。财政收入38亿元,年均增长3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是三年前历年总和的60%。城乡环境和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规模和回迁速度全省第一,全市8550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至少一人就业。连续3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并实现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全市信访总量不断下降,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数量与三年前相比下降43%……

历经反腐风暴的洗礼,承新市终于踏上了改革和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