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帽儿山上秦直道

在涝淤沟大桥竣工不久,交通建设的第二大工程——帽儿山隧道开工了。

这条隧道,名曰“帽儿山”隧道,就是因为它要横穿一个像大大的帽子形状的山脉。这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说是天然氧吧一点儿也不为过。除了植被资源,这里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帽子的北边是益阳区的三个国有煤矿,每个煤矿年产量都在百万吨以上。多少年来,这些煤炭的运输要从帽子的边沿绕一大圈,约莫五十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连接高速公路的主干道上,运煤成本非常大。交通条件的限制已经成为制约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在这里建一条隧道,从山里到山外就缩至为四公里路程,通行时间仅需几分钟。

开工那天,位于帽儿山南端的隧道口工地上,鞭炮声响了很长时间。鞭炮声中,厨师捉来三只大红公鸡,“咔咔咔”剁掉鸡头,倒提着鸡在开工面转了几圈,任由鸡血从脖子流出,抛洒在地面上。没头的鸡扑腾着翅膀,鸡血溅了厨师一身一脸,厨师一松手,其中两只公鸡蹬了几下腿不动了,可另一只没头的公鸡的举动却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只见它在厨师松手的一瞬间,箭似地向隧道工作面飞去,接着“砰”的一声,撞击到崖壁上,然后又重重地落到了地上。在大家还没有缓过神时,厨师右手握着刀慢慢地向这只公鸡走去:“没头了还这么凶,奇了怪了。”说完就要拎鸡翅膀,可这只鸡又突然扑腾着翅膀,向旁边翻滚了十几米,最终在草丛中不动了。

围观的人说:“神了,神了!”

工队经理说:“好兆头,这个工程吉祥(鸡翔)。”然后他又把两条红绸缎被面挂在了洞口两旁。

开工令是党森林宣布的。宣布完后,几台提前准备好的推土机和铲车轰隆隆一起开动,清理起隧道口的工作面来。老局长魏凡海和几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开工仪式。仪式结束后,党森林提出要到隧道的北面,也就是隧道的另一端看看。魏凡海说:“坐车绕过去需要一个多小时,直线距离只有四公里,山上有一条放羊人走的山路,步行要四十多分钟。我去年走过一次。”

“好,那就步行走一次,看看山上的美景!”党森林说完,领着大家弃车步行。

当他们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时,怎么也找不到继续前进的路了,连山羊踩踏的小径也没有。于是只好找了一个稍微宽阔的草地休息一下。党森林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只见崇山峻岭草木葱茏,山峦叠嶂延绵不断,微风拂面沁人心脾,此刻他心情好极了。当他从山顶往西边眺望时,突然,他的目光停下了。他发现从南往北的山峦被神奇地分割成两半,这种分割非常规则,而且由南往北连续不断。学过建筑学的他,脑海里突然闪现出“秦直道”的概念。他也曾听老领导冀俊杰说过秦直道有可能从秦州市境内经过的事情,会不会就是这里?他的心情异常兴奋,于是转身问魏凡海:“你知道秦直道是从哪里经过吗?”魏凡海说:“不知道,但如果从南往北修,我们这里有可能是必经之地。”党森林指了指他看见的山峦说:“我们去那里看看,会不会有什么发现?”

还好,终于找见一条羊肠小道。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几个人就走到了目的地。党森林叫技术员小马拿出随身携带的高清望远镜,由南往北观看。小马看完又调转方向,从北往南观看。一会儿,他兴奋地告诉党森林:“这是一条人为的大通道,往北看不到头,山体断壁上保留着较完整的路基断面,挖凿形成的豁口清晰可见;往南有两个山包,中间也有延绵不绝的豁口,再往南是一片开阔地,有可能就是当年的秦直道。”

党森林和在场的技术人员听后都异常兴奋,他们轮番拿起望远镜观看,有人说看见了悬崖上石头断面人为开凿的痕迹,有人说看见豁口的平均宽度在五十米左右,有人说看见沟壑的填充部分在常年雨水的侵蚀下,绝大部分已被冲刷掉,但沿着山体的边沿还有残留的碎石垫方。

他们越看越高兴,越说越神奇。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咔咔”进行了拍照。党森林说:“今天就到这里,关于秦直道的问题叫专家们来确定吧!”

党森林回去后,一刻也没有休息。他马上打开电脑,查找有关秦直道的资料。

资料记载,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将军蒙恬率三十万虎狼之师修筑的一条长达七百公里的快速军事通道。南起京城边的甘泉山,循子午岭山脊北上,经过鄂尔多斯草原,到达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附近。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战备路,其修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抗击北部草原游牧民族匈奴的南下侵扰。

在当时的背景下,修秦直道反击匈奴侵扰,以战止战这种大智慧、大战略,也只有秦始皇这种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的大统帅才能策划出来。同时秦直道的开通也大大加快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相互交流,使中华文明汲取、融合了来自北部草原文明的元素,为中华民族大融合打下了重要基础,使中华文明更具包容性,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党森林看完,感叹古人的伟大和智慧。秦时,人们可以使用的工具十分有限,秦直道的修建基本使用人力。可以说,蜿蜒“千八百里”的秦直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距今两千两百年前,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沿着崇山峻岭和沙漠草原修筑出的伟大军事交通工程。那时,许多的地方还是荒无人烟、高山险峰,狼虫野兽出没其间。蒙恬率领的数十万百姓和军工们,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就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完成了选线、改线、施工、建筑驿站和邮亭等任务,其速度之快,工程之艰巨,在中国乃至世界筑路史上都可谓奇迹!

党森林想,如果在帽儿山上看到的就是秦直道,那就应该叫有关部门进行勘察,进行保护,利用其进行旅游开发,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他让办公室同志把网上有关秦直道的资料打印出来,又让技术员小马把在现场拍摄的照片冲洗好。他把这些资料装进一个文件袋里,来到了市长田福杰的办公室。

田福杰饶有兴趣地听着党森林的汇报,他一边听,一边翻看党森林他们在现场拍摄的照片,对党森林说:“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候,我们就是要开阔视野,多条腿走路,旅游业就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说完,他立即打电话叫文物旅游局长、规划局长、土地局长来办公室开碰头会,商量此事。

会议决定,由文物旅游局、规划局、土地局、交通局组织专家进行勘察,并尽快拿出开发利用的方案。很快,一支由各局领导、外聘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勘探考察队伍成立了。交通局参加人员是副局长靳高明、办公室干事安丽娜。

为了查找秦直道的具体走向,勘察组查阅了大量资料。由于司马迁的《史记》中只记载了秦直道南北的起点和终点,并未说出具体的途经之地,给后世留下了千古未解的悬念。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家,在浩瀚的史料中,对有关秦直道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梳理,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考察,绘出了“秦直道”具体路线图:以秦始皇的军事指挥中心——咸阳境内凉武帝村的林光宫为起点,上子午岭循主山脉北行,经渭北的石门关镇到和陕北接壤的艾蒿店镇,沿子午岭主脉西侧的甘肃省华池县,到达陕西省吴起县营崾岘镇,再经吴起县南梁镇,行至甘肃省华池县铁角城,又经定边县往东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最后到达包头市。

勘察组按照这个路线实地踏勘,发现石门关——艾蒿店这一段正好是秦州市的帽儿山区域。这一发现,使勘察组成员精神大振。他们用仪器进行了仔细地勘察,在帽儿山发现了一条平直向前的沟豁。这沟豁遇有山头,便破山而过,在山头上留下一个个槽形的凹痕。当年用砂岩黏土填筑,至今路高一点五米到两米的遗址断层历历在目。这里修的直道从断面上看,为夯筑土砂石层,上下共八层,一到七层,每层厚二十五到八十厘米,最上一层厚一点二米。人工开凿的六个山岭豁口旧址宽约五十米,遥遥相对,连成一线。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物质条件来衡量这历史记载中的“堑山工程”,在荒无人烟之处,可以并排行驶四辆马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眼前的秦直大道,由于年深月久,野草丛生,极目远眺,宛若一条绿色的巨蟒,伸向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其壮阔之势,非亲眼目睹者是难以想象的。

联合勘察组沿着秦直道路线进行了跨省市的考察,一直进入鄂尔多斯草原,最后到达包头市。根据勘察结果,联合勘察组给市政府提交了一份详实的勘察报告,并对下一步的开发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在发现的秦直道旧址上建立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以秦文化为主体,分草原文化主题区、秦直道文化主题区、秦文化主题区、动漫数字化产业制作等四大区域。

秦直道所在地内,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严寒漫长,因此最佳旅游季节为春秋两季,冬季可搞滑雪运动和冰雪艺术节。同时也可以在地形地貌独特的区域设置游牧民族生活展示区、古战车体验区、皇家园林狩猎区。

市委市政府对这个开发意见非常重视,先后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最后确定了下来。开发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各部门分工协作,其中交通局负责园区道路建设。

无疑,秦直道的发现利用将会给秦州市的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